基于高分卫星的黄土区滑坡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滑坡遥感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黄土滑坡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8-20页 |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 第20-2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3页 |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 ·降雨特征 | 第20-22页 |
| ·地形地貌 | 第22页 |
| ·土壤与岩性 | 第22页 |
| ·植被 | 第22-23页 |
| ·社会经济 | 第2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数据源 | 第23-24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24-25页 |
| ·面向对象的方法 | 第25-26页 |
| ·基于分类规则的滑坡提取算法 | 第26页 |
| ·滑坡诱导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黄土区滑坡信息提取方法构建 | 第28-35页 |
| ·多尺度图像分割与合并对比 | 第28页 |
| ·滑坡对象评价指标参数分析 | 第28-32页 |
| ·滑坡体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 ·滑坡体纹理分析 | 第29-30页 |
| ·滑坡体形态分析 | 第30-31页 |
| ·滑坡体地形分析 | 第31-32页 |
| ·滑坡体提取算法的构建 | 第32-33页 |
| ·野外验证 | 第33页 |
| ·讨论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黄土区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35-42页 |
| ·燕沟流域滑坡空间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 ·黄土滑坡的影响因素 | 第37-41页 |
| ·降雨条件 | 第37-38页 |
| ·地形条件 | 第38-40页 |
| ·黄土特质 | 第40页 |
| ·土地利用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黄土区典型滑坡体特征分析 | 第42-49页 |
| ·杨家畔滑坡基本特征 | 第42-44页 |
| ·滑坡地形地貌 | 第43页 |
| ·滑坡空间形态 | 第43-44页 |
| ·滑坡结构特征 | 第44页 |
| ·滑坡水文条件 | 第44页 |
| ·石头沟滑坡基本特征 | 第44-46页 |
| ·滑坡地形地貌 | 第45-46页 |
| ·滑坡空间形态 | 第46页 |
| ·滑坡结构特征 | 第46页 |
| ·滑坡水文条件 | 第46页 |
| ·麻塌滑坡基本特征 | 第46-48页 |
| ·滑坡地形地貌 | 第47-48页 |
| ·滑坡空间形态 | 第48页 |
| ·滑坡结构特征 | 第48页 |
| ·滑坡水文条件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总结 | 第49页 |
| ·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致献 | 第57-58页 |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