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之经”与“天均之运”--《庄子·庚桑楚》文本学析义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庚桑楚》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0-17页 |
附表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卫生之经:《庚桑楚》的核心 | 第18-75页 |
第一节 众弟子:损性害生,而不知生之可卫 | 第18-24页 |
一、众弟子:执着于“小” | 第18-22页 |
二、众弟子:卫生之未显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南荣趎:开启卫生之门,而求其卫生 | 第24-39页 |
一、南荣趎:卫生之隐显 | 第24-29页 |
二、南荣趎之病:卫生的前奏曲 | 第29-34页 |
三、南荣趎之求:卫生的第一阶段 | 第34-39页 |
第三节 庚桑楚:达其卫生,而未能全其生 | 第39-52页 |
一、庚桑楚:卫生的第二阶段 | 第39-42页 |
二、庚桑楚之所虑:卫生的第三阶段 | 第42-52页 |
第四节 老聃:因其全生,而揭卫生工夫 | 第52-75页 |
一、老聃:卫生的第四阶段 | 第52-56页 |
二、卫生工夫的总纲 | 第56-59页 |
三、卫生工夫的详目 | 第59-66页 |
四、“七日七夜”“十日”与“三年”之数 | 第66-75页 |
第二章 天均:卫生之经的形上基础 | 第75-85页 |
第一节 天均的引出 | 第75-81页 |
第二节 天均的内涵 | 第81-85页 |
第三章 天均的实践品格 | 第85-113页 |
第一节 灵台:循其天均者 | 第85-99页 |
一、何为灵台? | 第85-90页 |
二、灵台与心 | 第90-99页 |
第二节 心知史:败其天均者 | 第99-113页 |
一、人类心知分化的四阶段 | 第99-108页 |
二、心知分化的根源 | 第108-113页 |
第四章 复其天均的工夫 | 第113-139页 |
第一节 归真的形上路径 | 第113-118页 |
第二节 工夫的展现 | 第118-139页 |
附录一 | 第139-143页 |
附录二 | 第143-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0页 |
后记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