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正中子平衡方法的Candle堆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 ·核电的可持续发展 | 第15-20页 |
| ·核电的发展 | 第15-17页 |
| ·核燃料的可持续性 | 第17-20页 |
| ·B&B模式 | 第20-23页 |
| ·物理原理 | 第20-21页 |
| ·B&B反应堆与快堆 | 第21页 |
| ·B&B堆型 | 第21-23页 |
| ·CANDLE反应堆 | 第23-29页 |
| ·CANDLE堆物理原理 | 第23-26页 |
| ·CANDLE堆特点 | 第26-27页 |
| ·CANDLE堆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 ·CANDLE堆研究难点 | 第28-29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31-39页 |
| ·MONTE-CARLO程序 | 第31-35页 |
| ·MCNPX简介 | 第31-32页 |
| ·CINDER90 | 第32-33页 |
| ·燃耗输入卡 | 第33-35页 |
| ·中子平衡方法 | 第35-37页 |
| ·中子过剩 | 第35-36页 |
| ·中子平衡原理 | 第36-37页 |
| ·1D简化模型 | 第37页 |
| ·本章总结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中子平衡方法修正 | 第39-53页 |
| ·中子平衡分析 | 第39-43页 |
| ·总中子数 | 第39-40页 |
| ·K∞及ν值 | 第40-42页 |
| ·燃耗单位 | 第42-43页 |
| ·中子平衡方法修正 | 第43-48页 |
| ·中子平衡方法修正 | 第43-44页 |
| ·铀基堆芯的中子平衡修正对比 | 第44-45页 |
| ·钍基堆芯的中子平衡修正对比 | 第45-48页 |
| ·中子平衡修正的验证 | 第48页 |
| ·中子平衡方法验证 1D模型的可行性 | 第48-50页 |
| ·CANDLE全堆芯模拟 | 第48-50页 |
| ·1D模型近似模拟 | 第50页 |
| ·本章总结 | 第50-53页 |
| 第四章 CANDLE堆点火区物理研究 | 第53-63页 |
| ·点火方式 | 第53-54页 |
| ·对过渡态及稳态的影响 | 第54-56页 |
| ·点火区几何 | 第54-55页 |
| ·燃料富集度 | 第55-56页 |
| ·点火区配置设计 | 第56-62页 |
| ·中子需求估算 | 第57-59页 |
| ·过剩中子估算 | 第59-60页 |
| ·点火区配置 | 第60-62页 |
| ·本章总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铀基CANDLE堆增殖区物理研究 | 第63-75页 |
| ·铀-钚循环 | 第63-65页 |
| ·基本物理 | 第63页 |
| ·自稳特性 | 第63-65页 |
| ·增殖区特性分析 | 第65-69页 |
| ·增殖燃料类型 | 第65-66页 |
| ·冷却剂 | 第66-69页 |
| ·增殖区配置优化 | 第69-73页 |
| ·燃料配比 | 第69-71页 |
| ·堆芯几何 | 第71-72页 |
| ·CANDLE模式的可行性区域 | 第72-73页 |
| ·本章总结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钍基CANDLE堆增殖区物理研究 | 第75-89页 |
| ·钍-铀循环 | 第75-81页 |
| ·基本特性 | 第75-79页 |
| ·钍、铀B&B性能对比 | 第79-81页 |
| ·增殖区特性分析 | 第81-84页 |
| ·增殖燃料类型 | 第81-82页 |
| ·冷却剂 | 第82-83页 |
| ·结构材料 | 第83-84页 |
| ·增殖区配置优化 | 第84-87页 |
| ·燃料配比 | 第84-85页 |
| ·堆芯几何 | 第85-86页 |
| ·CANDLE模式的可行性区域 | 第86-87页 |
| ·本章总结 | 第87-89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 附录A:论文发表情况、其他科研经历及成果 | 第97-98页 |
| 附录B:MCNPX 63群结构 | 第98-100页 |
| 附录C:MCNPX输入文件 | 第100-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