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 ·研究重点、难点 | 第14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4-16页 |
| 2 桐庐县新合乡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金萧精神” | 第16-26页 |
| ·“金萧精神”的形成及内涵 | 第16-24页 |
| ·“金萧精神”的形成过程 | 第16-20页 |
| ·“金萧精神”的基本内涵 | 第20-24页 |
| ·“金萧精神”与桐庐县新合乡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关系 | 第24-26页 |
| ·“金萧精神”是桐庐县新合乡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 | 第24页 |
| ·承载“金萧精神”的红色文化资源核心在桐庐县新合乡 | 第24-26页 |
| 3 桐庐县新合乡“金萧精神”物质载体的保护与开发 | 第26-37页 |
| ·桐庐县新合乡“金萧精神”物质载体的基本类型 | 第26-28页 |
| ·纪念场馆 | 第26页 |
| ·纪念碑 | 第26-27页 |
| ·革命遗址 | 第27-28页 |
| ·其他 | 第28页 |
| ·桐庐县新合乡“金萧精神”物质载体的分布及特征 | 第28-29页 |
| ·桐庐县新合乡“金萧精神”物质载体的分布 | 第28-29页 |
| ·桐庐县新合乡“金萧精神”物质载体的特征 | 第29页 |
| ·桐庐县新合乡运用“金萧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29-37页 |
| ·桐庐县新合乡运用“金萧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评估 | 第30-32页 |
| ·桐庐县新合乡运用“金萧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 第32-34页 |
| ·桐庐县新合乡运用“金萧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 第34-37页 |
| 4 弘扬“金萧精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 第37-50页 |
| ·“金萧精神”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37-40页 |
| ·有利于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 第37-38页 |
| ·有利于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 第38页 |
| ·有利于开拓现代人的创新意识 | 第38-39页 |
| ·有利于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 | 第39-40页 |
| ·有利于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工作 | 第40页 |
| ·“金萧精神”助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40-42页 |
| ·政府主导,民众参与 | 第40-41页 |
| ·与时俱进,引领创新 | 第41-42页 |
| ·整合资源,加强渗透 | 第42页 |
| ·“金萧精神”助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 第42-50页 |
| ·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扎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 第43-44页 |
| ·提升村民文明程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 第44-46页 |
| ·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 第46-48页 |
| ·创建红色网络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