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加速器论文--储存环(对头碰)论文

合肥光源储存环高频系统升级和相关物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3-16页
     ·合肥光源重大升级改造工程简介第13页
     ·储存环高频系统升级改造的必要性第13-16页
     ·高频噪声与束流相互作用的研究第16页
     ·论文研究工作的意义第1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9页
第二章 合肥光源高频系统升级方案设计第19-35页
   ·数字低电平系统调研第19-24页
     ·上海光源SSRF数字低电平系统第19-21页
     ·西班牙ALBA光源数字低电平系统第21-22页
     ·德国FLASH数字低电平系统第22-23页
     ·日本cERL数字低电平系统第23-24页
   ·固态发射机系统调研第24-30页
     ·SOLEIL synchrotron Light Source第24-26页
     ·APS固态发射机研究进展第26-28页
     ·ESRF固态发射机研究进展第28-30页
   ·高频系统升级改造方案第30-35页
     ·数字低电平系统设计方案第31-32页
     ·固态发射机设计方案第32-33页
     ·合作单位第33-35页
第三章 固态发射机研制第35-53页
   ·预研制过程第35-37页
   ·发射机最终设计方案第37-39页
   ·功率合成器的测试第39-40页
   ·功放模块研制和测试第40-42页
   ·放大器损坏和环形器短路的影响第42-49页
     ·功率合成器等效电路第42页
     ·功率放大模块的放大器损坏对固态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影响第42-43页
     ·环形器损坏对固态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影响第43-49页
   ·电源模块第49-51页
   ·固态发射机高功率离线测试第51-53页
第四章 数字低电平系统离线测试第53-57页
   ·数字低电平系统方案设计第53-54页
   ·数字低电平系统测试第54-57页
第五章 合肥光源储存环高频控制系统第57-73页
   ·软硬件方案设计第57-58页
     ·物理量监测要求第57页
     ·设备通讯及控制要求第57-58页
   ·高频控制系统硬件构成第58-64页
     ·高频系统监测设备第58-63页
     ·通讯及控制设备第63-64页
   ·控制程序第64-73页
     ·高频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功能第64-67页
     ·Fluke2680A数据采集程序开发第67-68页
     ·E8257D信号源、E4417功率计及快速连锁保护模块控制第68-69页
     ·安川伺服电机驱动器控制第69-70页
     ·固态发射机电源模块监测第70-71页
     ·数字低电平系统数据通讯第71页
     ·与EPICS控制系统对接第71-73页
第六章 合肥光源高频系统的安装调试及带束运行第73-79页
   ·高频系统安装第73-75页
   ·高频系统调试及带束运行第75-78页
     ·固态发射机系统调试第75页
     ·数字低电平系统调试第75-78页
   ·总结第78-79页
第七章 高频噪声与束流相互作用的研究第79-99页
   ·高频噪声分析原理第79-83页
     ·单噪声源分析方法第79-81页
     ·多噪声源分析方法第81-83页
   ·现有理论存在的不足第83-88页
     ·高频连续信号在腔中所建立的稳态场第86-88页
   ·离散分析方法第88-99页
     ·离散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第89页
     ·束流建场过程的分析第89-91页
     ·束流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第91-92页
     ·束腔相互作用中各种矢量的具体关系第92-95页
     ·高频信号的离散化处理第95-96页
     ·离散分析方法求解步骤第96-99页
第八章 高频噪声模拟程序和相关实验第99-117页
   ·模拟程序的介绍第99-110页
     ·束流建场程序第99-103页
     ·高频信号建场程序的验证第103-106页
     ·电子逐圈跟踪程序第106-108页
     ·束流和高频场的频谱分析第108-110页
   ·高频调制实验第110-115页
     ·低电平系统开环情况下的高频调制实验第111-112页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第112-114页
     ·低电平系统闭环情况下的高频调制实验第114-115页
   ·总结第115-117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117-121页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第117-118页
   ·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之处第118-119页
   ·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LS Ⅱ储存环中束流横向四极振荡的激励和测量及相关研究
下一篇:抗氢致歧化ZrCo系贮氚合金研制及歧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