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多核处理器发展历程 | 第11-13页 |
·单核处理器的发展限制 | 第11页 |
·多核处理器的出现与发展 | 第11-12页 |
·多核 DSP 的发展 | 第12-13页 |
·并行程序设计技术简介 | 第13-15页 |
·并行程序相关概念 | 第13页 |
·并行程序设计的一般技术 | 第13-14页 |
·并行程序设计的挑战与问题 | 第14-15页 |
·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多核并行程序开发环境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并行程序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论文的工作与组织 | 第18-20页 |
·本论文的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18页 |
·本论文的章节组织 | 第18-20页 |
第2章 并行程序设计的理论分析 | 第20-37页 |
·多核处理器架构概述 | 第20-24页 |
·并行计算平台的 Flynn 分类法 | 第20-21页 |
·多核处理器硬件架构 | 第21-24页 |
·并行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24-26页 |
·PRAM 模型 | 第24页 |
·BSP 模型 | 第24-25页 |
·logP 模型 | 第25-26页 |
·针对片上多核芯片的 RSBSP 模型 | 第26页 |
·并行程序的设计方法 | 第26-34页 |
·PCMA 设计学方法 | 第26-29页 |
·任务的并行化划分方法 | 第29-32页 |
·并行程序映射模式 | 第32-34页 |
·并行程序性能评价指标 | 第34-36页 |
·并行程序的特性度量 | 第34页 |
·加速比性能定律 | 第34-35页 |
·可扩放性评价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基于 TMS320C6678 多核 DSP 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 | 第37-54页 |
·系统设计要求与分析 | 第37-45页 |
·设计要求 | 第37页 |
·并行架构设计与并行计算模型分析 | 第37-39页 |
·两种并行架构下 DSP 选型分析 | 第39-40页 |
·运算能力分析 | 第40-41页 |
·存储能力分析 | 第41-42页 |
·数据交互能力分析 | 第42-44页 |
·系统功耗与电路板设计尺寸分析 | 第44-45页 |
·高清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 | 第45-53页 |
·整体设计 | 第45页 |
·外周硬件电路设计 | 第45-49页 |
·FPGA 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49-50页 |
·DSP 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50-53页 |
·最终设计结果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一种基于多核 DSP 的并行化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设计方法 | 第54-70页 |
·设计目的 | 第54页 |
·基本数字图像算法的运算特性分析 | 第54-56页 |
·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分步式运算结构 | 第54-55页 |
·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重复性运算结构 | 第55-56页 |
·并行化流程设计 | 第56-60页 |
·并行化任务划分 | 第56页 |
·图像数据的并行化存储结构设计 | 第56-57页 |
·进程间通信与同步 | 第57页 |
·进程调度与映射设计 | 第57-60页 |
·性能评估 | 第60-61页 |
·互相关匹配算法概述 | 第61-64页 |
·图像匹配简介 | 第61页 |
·互相关匹配算法介绍 | 第61-63页 |
·改进的互相关图像匹配算法 | 第63-64页 |
·互相关匹配算法的并行化设计与实现 | 第64-67页 |
·共享数据存储结构的划分 | 第64-65页 |
·边缘提取并行实现 | 第65页 |
·图像二值化并行实现 | 第65页 |
·快速傅里叶变换并行化实现 | 第65-66页 |
·复乘并行化实现 | 第66页 |
·并行算法流程 | 第66-67页 |
·验证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实验简介 | 第6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