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甲状腺癌的治疗 | 第12-15页 |
| ·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 | 第12页 |
| ·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型 | 第12页 |
| ·甲状腺癌的病因 | 第12-13页 |
|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 | 第13-15页 |
| ·基因治疗 | 第13页 |
| ·手术治疗 | 第13页 |
| ·放射治疗 | 第13页 |
| ·内分泌治疗 | 第13页 |
| ·放射性~(131)I治疗 | 第13-15页 |
| 第三章 电离辐射防护基础 | 第15-20页 |
| ·电离辐射的分类 | 第15页 |
| ·医用电离辐射 | 第15-16页 |
| ·α、β和γ衰变 | 第16页 |
|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16-17页 |
| ·电离辐射防护的目的 | 第17页 |
| ·电离辐射防护剂量限值 | 第17-18页 |
| ·职业照射剂量限值 | 第17页 |
| ·公众照射剂量限值 | 第17-18页 |
| ·外照射的辐射防护 | 第18-20页 |
| ·时间防护 | 第18页 |
| ·距离防护 | 第18页 |
| ·屏蔽防护 | 第18-20页 |
| 第四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 ·患者临床资料 | 第20页 |
| ·患者体外辐射剂量率的测量 | 第20页 |
| ·患者体内放射性活度滞留量的估算 | 第20-22页 |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2-34页 |
| ·患者归一化体外辐射剂量率的时间衰减规律 | 第22-24页 |
| ·患者体外辐射剂量率的距离衰减规律 | 第24-26页 |
| ·患者体内放射性活度滞留量的时间衰减规律 | 第26-27页 |
| ·患者体外辐射剂量率与体内放射性活度滞留量的对应关系 | 第27-30页 |
| ·患者给出的归一化累积剂量 | 第30-34页 |
| 第六章 患者辐射防护建议 | 第34-36页 |
| ·治疗期间防护措施 | 第34页 |
| ·出院后防护措施 | 第34-3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 综述 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 第41-54页 |
| 摘要 | 第41页 |
| Abstract | 第41-42页 |
| 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第42-43页 |
| ·概述 | 第42页 |
| ·临床应用 | 第42-43页 |
| 2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第43页 |
| ·概述 | 第43页 |
| ·临床应用 | 第43页 |
| 3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 第43-44页 |
| ·概述 | 第43-44页 |
| ·临床应用 | 第44页 |
| 4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 第44-46页 |
| ·概述 | 第44-45页 |
| ·临床应用 | 第45-46页 |
| 5 自适应放射治疗 | 第46-47页 |
| ·概述 | 第46-47页 |
| ·临床应用 | 第47页 |
| 6 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 | 第47-48页 |
| ·概述 | 第47页 |
| ·临床应用 | 第47-48页 |
| 7 近距离放射治疗 | 第48页 |
| ·概述 | 第48页 |
| ·临床应用 | 第48页 |
| 8 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