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全息成像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6页 |
·数字全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2页 |
·光学全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页 |
·数字全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2页 |
·数字全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2-16页 |
·数字全息多平面成像与三维成像技术 | 第12-14页 |
·数字全息显微技术 | 第14-15页 |
·数字全息形貌分析 | 第15-16页 |
·数字全息干涉计量 | 第16页 |
·数字全息信息加密 | 第1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说明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6页 |
第二章 数字全息成像的基本特性 | 第26-53页 |
·光学全息原理简介 | 第26-29页 |
·光学全息的记录 | 第26-28页 |
·光学全息的再现 | 第28-29页 |
·数字全息的成像原理与特性 | 第29-51页 |
·菲涅耳数字全息图的成像原理与特性 | 第29-38页 |
·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图的成像原理与特性 | 第3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三章 数字全息多平面成像技术 | 第53-77页 |
·基于DCT域图像融合的数字全息多平面成像技术 | 第53-62页 |
·基于DCT域的图像融合原理 | 第53-55页 |
·实验与分析 | 第55-62页 |
·本节小结 | 第62页 |
·基于非共轭二次扭曲位相的数字全息多平面成像技术 | 第62-67页 |
·非共轭二次扭曲位相多平面成像原理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本节小结 | 第67页 |
·基于二次扭曲相位因子的数字全息多平面成像技术 | 第67-74页 |
·二次扭曲相位因子数字全息多平面成像理论 | 第67-69页 |
·实验 | 第69-74页 |
·实验讨论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第四章 数字全息显微成像技术 | 第77-93页 |
·像面数字全息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77-80页 |
·同轴像面数字全息显微技术 | 第80-86页 |
·系统的标定 | 第81-84页 |
·共轭像的消除 | 第84-86页 |
·本节小结 | 第86页 |
·离轴像面数字全息显微术相位畸变自动补偿 | 第86-90页 |
·全息图的记录 | 第86-87页 |
·离轴像面数字全息显微畸变补偿 | 第87-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第五章 数字全息三维成像技术 | 第93-107页 |
·全息三维显示系统简介 | 第94-98页 |
·数字微镜器件(DMD) | 第94-98页 |
·基于计算全息的三维显示技术 | 第98-101页 |
·菲涅耳全息图的生成与计算机再现 | 第99-101页 |
·计算菲涅耳全息图的DMD再现 | 第101页 |
·基于数字全息的三维显示技术 | 第101-105页 |
·全息图衍射效率提高 | 第102-103页 |
·全息图条纹对比度提高 | 第103-105页 |
·数字全息图的DMD动态显示 | 第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总结 | 第107-108页 |
·展望 | 第108-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