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F+H_2体系的发展 | 第10-11页 |
·分子反应动力学简介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2章 理论计算方法 | 第16-34页 |
·势能面的理论与计算 | 第16-20页 |
·多体展开势能面 | 第16-18页 |
·LEPS势能面 | 第18-20页 |
·准经典轨线的计算原理 | 第20-27页 |
·产物分子的空间取向和定向 | 第27-31页 |
·立体反应动力学中的计算原理 | 第31-34页 |
第3章F+H_2→FH+H(v=0,j=0)反应的动力学性质 | 第34-39页 |
·F+H_2→FH+H(v=0,j=0)反应的标量性质 | 第34-35页 |
·F+H_2→FH+H(v=0,j=0)反应的微分反应截面(DCS) | 第34-35页 |
·F+H_2→FH+H(v=0,j=0)反应的矢量性质 | 第35-39页 |
·F+H_2→FH+H(v=0,j=0)反应下的P(θr)分布 | 第35-36页 |
·F+H_2→FH+H(v=0,j=0)反应下的P(r)分布 | 第36-37页 |
·F+H_2→FH+H(v=0,j=0)反应下的P(θr, r )分布 | 第37-39页 |
第4章 振转激发对F+H_2→FH+H反应中立体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39-45页 |
·振动激发对反应F+H_2→FH+H中立体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39-42页 |
·振动量子数对反应F+H_2→FH+H中P(θr)分布的影响 | 第39-40页 |
·振动量子数对反应F+H_2→FH+H中P(r)分布的影响 | 第40-42页 |
·转动激发对反应F+H_2→FH+H中立体反应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42-45页 |
·转动量子数对反应F+H_2→FH+H中P(θr)分布的影响 | 第42-43页 |
·转动量子数对反应F+H_2→FH+H中P(r)分布的影响 | 第43-45页 |
第5章F+H_2/HD/HT→FH+H/D/T (v=0, j=0)反应中的分子动力学111性质 | 第45-50页 |
·F+H_2/HD/HT→FH+H/D/T (v=0, j=0)反应中的标量性质 | 第45-47页 |
·F+H_2/HD/HT→FH+H/D/T (v=0, j=0)反应中的微分反应截面(DCS) | 第45-46页 |
·F+H_2/HD/HT→FH+H/D/T (v=0, j=0)反应中的核间距 | 第46-47页 |
·F+H_2/HD/HT→FH+H/D/T (v=0, j=0)反应中的矢量性质 | 第47-50页 |
·F+H_2/HD/HT→FH+H/D/T (v=0, j=0)反应中的P(θr)分布 | 第47-48页 |
·F+H_2/HD/HT→FH+H/D/T (v=0, j=0)反应中的P(r) 分布 | 第48-49页 |
·F+H_2/HD/HT→FH+H/D/T (v=0, j=0)反应中的P (θr, Φr)分布 | 第49-5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总结 | 第50页 |
·展望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