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泽州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研究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0页 |
2 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综述 | 第10-13页 |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与内涵 | 第10-11页 |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 | 第10页 |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 第10-11页 |
·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理论 | 第11-12页 |
·马列主义代表人物的理论综述 | 第11页 |
·西方经济学者的理论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实践 | 第12-13页 |
·国外城乡一体化实践 | 第12页 |
·国内城乡一体化实践 | 第12页 |
·启示与借鉴 | 第12-13页 |
3 泽州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 第13-21页 |
·泽州县概况 | 第13-15页 |
·自然条件 | 第13页 |
·资源条件 | 第13-14页 |
·经济社会条件 | 第14-15页 |
·泽州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 第15-16页 |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 第15页 |
·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 | 第15页 |
·新农村建设领跑省市 | 第15-16页 |
·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 第16页 |
·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 第16页 |
·泽州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 第16页 |
·城镇化率相对偏低 | 第16-17页 |
·产业支撑比较薄弱 | 第17页 |
·建设资金严重匮乏 | 第17页 |
·配套政策尚不完备 | 第17页 |
·泽州县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践的评价分析 | 第17-21页 |
·人均GDP | 第17-18页 |
·人口城镇化率 | 第18页 |
·收入差异系数 | 第18-19页 |
·恩格尔系数 | 第19页 |
·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 第19-20页 |
·评价结论 | 第20-21页 |
4 泽州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SWOT分析 | 第21-24页 |
·优势分析(Strengths) | 第21页 |
·物产资源丰富 | 第21页 |
·区位交通优越 | 第21页 |
·经济实力较强 | 第21页 |
·政策环境较好 | 第21页 |
·劣势分析(Weaknesses) | 第21-22页 |
·城乡布局不尽合理 | 第21-22页 |
·产业转型升级困难 | 第22页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第22页 |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 第22页 |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 第22-23页 |
·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 第22页 |
·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 | 第22-23页 |
·山西省建设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 | 第23页 |
·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 第23页 |
·威胁分析(Threats) | 第23-24页 |
·经济形势复杂严峻 | 第23页 |
·周边县市发展竞争激烈 | 第23页 |
·产品需求不断升级 | 第23页 |
·企业成本不断增加 | 第23-24页 |
5 泽州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 第24-36页 |
·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 第24-28页 |
·总体布局 | 第24页 |
·体系建设 | 第24-28页 |
·推进产业融合,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体系 | 第28-31页 |
·以新型化推进工业发展 | 第28-29页 |
·以高效化促进农业发展 | 第29-30页 |
·以网络化推进服务业发展 | 第30-31页 |
·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城乡一体的发展架构 | 第31-33页 |
·构建“三纵三横三环”交通骨架,实现交通网络化 | 第31页 |
·推进“圈内整合、圈外增容”,实现城乡供电一体化 | 第31页 |
·加快“三网融合”,实现城乡信息化 | 第31-32页 |
·完善管网建设,实现供排水系统化 | 第32页 |
·实施“四气合一”,实现城乡用气普及化 | 第32页 |
·推进集中供热,实现城乡供热清洁化 | 第32页 |
·加强绿化造林,实现城乡环境生态化 | 第32-33页 |
·强化综合治理,实现城乡面貌优美化 | 第33页 |
·实施成果共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33-35页 |
·推进公共财政体系一元化 | 第33页 |
·推进教育发展均衡化 | 第33-34页 |
·推进医疗服务均等化 | 第34页 |
·推进文化发展一体化 | 第34页 |
·推进科技服务网络化 | 第34-35页 |
·加大制度创新,推动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 第35-36页 |
·构建城乡无差别的户籍管理体系 | 第35页 |
·构建城乡机会均等的就业体系 | 第35页 |
·构建城乡并轨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35页 |
·构建城乡互补的社会救助体系 | 第35-36页 |
·构建城乡布局合理的社区服务体系 | 第36页 |
6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Abstract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