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S区延10油藏单井产能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关键技术 | 第11页 |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2页 |
·论文题目来源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地层精细划分对比与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 第13-21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3-14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4-19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原则 | 第14页 |
·地层划分结果 | 第14-16页 |
·地层对比结果 | 第16-19页 |
·砂体展布特征 | 第19-21页 |
·砂体顶部微构造特征 | 第19页 |
·砂体厚度平面展布特征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 | 第21-30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21-26页 |
·渗透率韵律 | 第21-22页 |
·层内渗透率的非均质特征 | 第22-24页 |
·层内夹层识别与划分 | 第24-25页 |
·夹层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 | 第25-26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26-27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27-28页 |
·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因素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测井资料预处理 | 第30-34页 |
·测井曲线深度较正 | 第30-31页 |
·测井曲线标准化 | 第31-32页 |
·岩心深度归位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第34-39页 |
·储层岩性特征分析 | 第34-35页 |
·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 第35-37页 |
·孔隙度特征 | 第35-36页 |
·渗透率特征 | 第36页 |
·孔、渗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储层含油性特征研究 | 第37页 |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 第37-39页 |
第六章 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测井二次解释 | 第39-48页 |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 第39-40页 |
·利用自然伽马测井计算泥质含量 | 第39页 |
·利用自然电位测井计算泥质含量 | 第39-40页 |
·利用声波时差测井计算泥质含量 | 第40页 |
·孔隙度解释模型 | 第40-41页 |
·渗透率解释模型 | 第41-42页 |
·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 | 第42页 |
·地应力特征研究 | 第42页 |
·垂直应力的估算 | 第42页 |
·最小水平应力的估算 | 第42页 |
·最大水平应力的估算 | 第42页 |
·油水层物性下限的确定 | 第42-45页 |
·测井二次解释成果 | 第45页 |
·储层参数分布特征 | 第45-47页 |
·典型井的地应力剖面的建立 | 第47-48页 |
第七章 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8-61页 |
·产能综合指数法 | 第48-50页 |
·产能综合指数法模型检验及应用 | 第50-52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 第52-57页 |
·参数设置 | 第53-54页 |
·结果输出与分析 | 第54-55页 |
·模型的适合性检验 | 第55-57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模型检验及应用 | 第57-61页 |
·模型检验 | 第57页 |
·模型应用 | 第57-61页 |
第八章 结论及认识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