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养老保险制度 | 第11-12页 |
| ·养老保险关系 | 第12页 |
| ·养老保险权益 | 第12页 |
| ·养老保险可携性 | 第12-13页 |
| ·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 ·现实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9-44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8页 |
| ·国内外关于劳动力流动的阻碍因素的研究 | 第19-21页 |
| ·国内外关于劳动力流动成本的研究 | 第21-22页 |
| ·国外关于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的研究 | 第22-23页 |
| ·国内关于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的研究 | 第23-27页 |
|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27-28页 |
| ·理论基础 | 第28-44页 |
| ·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概念阐述 | 第28-33页 |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33-40页 |
| ·交易费用与制度安排 | 第40-44页 |
| 3 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交易费用的分析框架 | 第44-67页 |
| ·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第44-49页 |
| ·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意义及原则 | 第44-45页 |
| ·养老保险制度的一般特征及个性特征 | 第45-46页 |
| ·劳动力流动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 | 第46-49页 |
| ·基于交易费用的一个分析框架 | 第49-56页 |
| ·养老保险制度的契约属性分析 | 第49-54页 |
| ·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是制度的交易费用 | 第54-55页 |
| ·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体现制度安排的优劣 | 第55-56页 |
| ·我国劳动力流动及其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现状 | 第56-66页 |
|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和趋势 | 第56-61页 |
| ·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现状 | 第61-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4 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成因与机理 | 第67-95页 |
| ·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成因:流动壁垒 | 第67-74页 |
| ·养老保险存在制度间壁垒 | 第67-71页 |
| ·养老保险存在统筹层次壁垒 | 第71-74页 |
| ·养老保险制度壁垒的形成机理:利益主体间的非合作博弈 | 第74-84页 |
| ·制度壁垒下的利益冲突与博弈 | 第75-78页 |
| ·统筹层次壁垒下的利益冲突与博弈 | 第78-84页 |
| ·非合作博弈下劳动力流动的交易费用分析 | 第84-93页 |
| ·非合作博弈下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政策分析 | 第84-87页 |
| ·非合作博弈下劳动者流动就业的交易费用分析 | 第87-93页 |
| ·小结 | 第93-95页 |
| 5 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经验借鉴与路径选择 | 第95-112页 |
| ·欧盟防范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的经验借鉴 | 第95-102页 |
| ·欧盟防范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的必要性及难点 | 第95-98页 |
| ·欧盟防范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的制度安排 | 第98-102页 |
| ·欧盟降低劳动力流动性损失的制度安排对我国的启示 | 第102-105页 |
| ·欧盟降低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的制度理念对我国的启示 | 第102-103页 |
| ·欧盟降低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的具体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 第103-105页 |
| ·建立衔接制度:路径依赖下的权宜之计 | 第105-110页 |
| ·以“利益协调”为理念缓和交易主体的利益博弈 | 第105-106页 |
| ·通过制度衔接降低劳动者跨制度流动性损失 | 第106-108页 |
| ·降低劳动者跨区域流动性损失的制度安排 | 第108-109页 |
| ·科学的“分段计算”方法 | 第109-110页 |
| ·小结 | 第110-112页 |
| 6 制度整合:建立理想的养老保险制度 | 第112-121页 |
| ·建立理想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 | 第112-115页 |
| ·制度整合是解决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的必然选择 | 第112-113页 |
| ·打破制度壁垒: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 第113-114页 |
| ·打破区域壁垒: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 第114-115页 |
| ·理想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 第115-118页 |
| ·建立全民统一的基础年金制度 | 第115-116页 |
|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 第116页 |
| ·建立地方政府附加养老金制度 | 第116-118页 |
| ·引导个人建立储蓄性养老保险 | 第118页 |
| ·新制度下劳动者流动的交易费用分析 | 第118-120页 |
| ·基础年金制度下劳动者流动的交易费用 | 第119页 |
| ·职业年金制度下劳动者流动的交易费用 | 第119-120页 |
| ·地方附加养老金制度下劳动者流动的交易费用 | 第120页 |
| ·小结 | 第120-121页 |
| 结论 | 第121-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1-132页 |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