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论文

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6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社会背景第10页
       ·研究缘起第10-11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3页
       ·研究目的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第13-14页
       ·后工业景观第13页
       ·设计语言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后工业景观的相关研究第14-21页
       ·设计语言的相关研究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第23-26页
2. 后工业景观概况第26-72页
     ·后工业景观的相关概念第26-35页
       ·后工业社会第26-29页
       ·工业遗产第29-33页
       ·后工业景观第33-35页
     ·后工业景观的类型第35-40页
       ·后工业景观公园第36页
       ·文化展览教育景观第36-37页
       ·创意产业园区景观第37-38页
       ·后工业商业区景观第38页
       ·后工业居住区景观第38页
       ·复合功能景观第38-40页
     ·后工业景观的发展历程第40-70页
       ·萌芽期第41-44页
       ·探索期第44-50页
       ·成熟期第50-61页
       ·普及期第61-70页
     ·小结第70-72页
3. 景观设计语言第72-90页
     ·设计语言的发展第72-78页
       ·建筑设计语言的发展第72-75页
       ·景观设计语言的发展第75-76页
       ·相关设计语言第76-78页
     ·设计语言的理论研究第78-84页
       ·设计语言与符号学第78-82页
       ·设计语言与类型学第82-84页
     ·景观设计语言的构成第84-89页
       ·景观设计语言的内容第84-88页
       ·后工业景观设计语言的框架第88-89页
     ·小结第89-90页
4. 后工业景观语汇第90-140页
     ·语汇概述第90-93页
       ·语汇概念第90-91页
       ·语汇特点第91页
       ·语汇构成第91-93页
     ·场地第93-103页
       ·地形第93-96页
       ·水体第96-99页
       ·道路第99-101页
       ·活动场地第101-103页
     ·建(构)筑物第103-116页
       ·建筑物第103-108页
       ·构筑物第108-116页
     ·生产设备第116-124页
       ·大型设备第116-120页
       ·交通运输设备第120-123页
       ·生产场景第123-124页
     ·小品第124-132页
       ·雕塑第124-131页
       ·标识第131-132页
     ·废旧材料第132-134页
       ·废旧工业材料第133-134页
       ·废旧建筑材料第134页
     ·种植植物第134-136页
       ·原生植物第135页
       ·野生植物第135-136页
       ·水生植物第136页
     ·小结第136-140页
5. 后工业景观语法第140-170页
     ·语法概述第140-143页
       ·语法概念第140-141页
       ·语法特点第141页
       ·语法构成第141-143页
     ·场地结构第143-150页
       ·格网第144-145页
       ·分层叠加第145-147页
       ·轴线第147-149页
       ·序列第149-150页
       ·等级第150页
     ·空间关系第150-154页
       ·空间组合第150-151页
       ·空间边界第151-153页
       ·空间联系第153-154页
     ·尺度协调第154-159页
       ·划分区域第155-156页
       ·控制距离第156-157页
       ·弱化边界第157-159页
     ·新旧融合第159-166页
       ·旧元素融入新环境第159-163页
       ·新元素反映旧历史第163-166页
     ·修辞手法第166-167页
     ·小结第167-170页
6. 后工业景观语境第170-192页
     ·语境概述第170-173页
       ·语境概念第170页
       ·语境特点第170-171页
       ·语境构成第171-173页
     ·社会文化背景第173-177页
       ·历史文化第173-175页
       ·社会审美第175-176页
       ·城市记忆第176-177页
     ·场地特征第177-184页
       ·场地环境第177-179页
       ·场地资源第179-183页
       ·历史文脉第183-184页
     ·经济预算第184-187页
       ·低成本设计第184-186页
       ·渐进式开发第186-187页
     ·设计理念第187-188页
     ·公众意愿第188-190页
     ·小结第190-192页
7. 结论第192-196页
     ·结论第192-194页
     ·创新点第194页
     ·对我国后工业景观设计的意义第194-195页
     ·论文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第195-196页
参考文献第196-204页
图表目录第204-212页
附录1. 后工业景观典型案例分析表第212-224页
附录2. 后工业景观案例列表第224-230页
个人简介第230-232页
导师简介第232-234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234-236页
致谢第236页

论文共2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西门头沟山区村落乡土建筑与景观研究
下一篇:河口城市海岸灾害适应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