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地区粳稻遗传多样性及主要株型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English CataIog | 第13-17页 |
1 绪论 | 第17-35页 |
·遗传多样 | 第17-21页 |
·概念 | 第17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因素 | 第21页 |
·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1-22页 |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概况 | 第21-22页 |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第22页 |
·水稻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2-24页 |
·研究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 第22页 |
·其他标记在水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SSR标记在水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关联分析 | 第24-33页 |
·关联分析的定义与特点 | 第24页 |
·关联分析的原理 | 第24-26页 |
·关联分析的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27-29页 |
·关联分析的具体步骤 | 第29-30页 |
·关联分析的应用 | 第30-31页 |
·关联分析水稻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33-35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34-35页 |
2 株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性状调查 | 第35-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55页 |
·株型性状年际间方差分析 | 第37-40页 |
·2010年株型性状的变异 | 第40-44页 |
·2011年株型性状的变异 | 第44页 |
·不同年际间株型性状的差异 | 第44-45页 |
·2010年不同品种类型间株型性状的差异 | 第45-47页 |
·2011年不同品种类型间株型性状的差异 | 第47-50页 |
·东北亚粳稻株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 第50-54页 |
·不同品种类型株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8页 |
·株型与产量 | 第55-56页 |
·不同品种类型间株型性状的差异 | 第56-57页 |
·株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与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异同 | 第57-58页 |
·本章结论 | 第58-60页 |
3 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0-74页 |
·引言 | 第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3页 |
·试验材料 | 第60页 |
·总DNA提取 | 第60-61页 |
·引物和多态性检测 | 第61页 |
·PCR扩增反应 | 第61页 |
·PCR产物分离和检测 | 第61-63页 |
·数据采集和分析 | 第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71页 |
·SSR引物多态性 | 第63-67页 |
·不同品种类型间SSR遗传多样性比较 | 第67-68页 |
·不同品种类型间的遗传关系 | 第68-70页 |
·聚类分析 | 第70-71页 |
·讨论 | 第71-73页 |
·本章结论 | 第73-74页 |
4 株型性状与SSR标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74-149页 |
·引言 | 第7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4-77页 |
·试验材料 | 第74页 |
·性状调查 | 第74页 |
·品种SSR基因型 | 第74页 |
·数据分析 | 第74-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141页 |
·群体结构 | 第77-79页 |
·亲缘关系 | 第79-81页 |
·连锁不平衡 | 第81-82页 |
·与株型性状相关联的SSR标记 | 第82-112页 |
·与株型性状相关联SSR标记的优异等位变异挖掘 | 第112-141页 |
·讨论 | 第141-147页 |
·等位变异的表型效应 | 第142-143页 |
·关联位点评价参数的育种学意义 | 第143-144页 |
·环境对数量性状的影响 | 第144-145页 |
·对一些特殊标记位点、优异等位变异的分析 | 第145-146页 |
·优异等位变异及其载体材料的应用 | 第146页 |
·下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146-147页 |
·本章结论 | 第147-149页 |
5 株高及其组成性状的遗传关系 | 第149-164页 |
·引言 | 第149-1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0-151页 |
·试验材料 | 第150页 |
·性状调查 | 第150页 |
·品种SSR基因型 | 第150页 |
·数据分析 | 第150-1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51-158页 |
·株高及其组成性状间的表型变异及表型相关系数 | 第151-152页 |
·非条件关联分析 | 第152页 |
·条件关联分析 | 第152-158页 |
·讨论 | 第158-162页 |
·影响多个组成性状的关联标记 | 第159-161页 |
·不同组成性状对株高影响的大小 | 第161页 |
·稳定影响株高的关联标记 | 第161-162页 |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 第162页 |
·本章结论 | 第162-164页 |
结论 | 第164-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88页 |
附录A 供试品种 | 第188-196页 |
附录B 2010年株型性状分级标准 | 第196-199页 |
附录C 2011年株型性状分级标准 | 第199-202页 |
附录D 引物多态性 | 第202-203页 |
附录E 电泳检测 | 第203-2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04-2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205-206页 |
致谢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