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僵局的预防与救济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案例介绍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公司僵局概述 | 第12-18页 |
·公司僵局的内涵 | 第12-15页 |
·公司僵局的界定 | 第12-13页 |
·公司僵局的特征 | 第13-14页 |
·公司僵局与公司形态的关系 | 第14-15页 |
·公司僵局的类型 | 第15-16页 |
·公司机构僵局 | 第15-16页 |
·公司行为僵局 | 第16页 |
·公司僵局的危害 | 第16-18页 |
·公司僵局对公司的危害 | 第17页 |
·公司僵局对股东的危害 | 第17页 |
·公司僵局对社会的危害 | 第17-18页 |
3 公司僵局的成因 | 第18-22页 |
·公司各方理念认识上的差异 | 第18-19页 |
·公司各方利益追求的多元化 | 第19页 |
·公司章程的形式化 | 第19-20页 |
·公司自身性质的因素 | 第20页 |
·公司制度的安排缺陷 | 第20-22页 |
4 中外关于公司僵局救济的理论与实践 | 第22-30页 |
·《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的救济机制 | 第22-24页 |
·对《公司法》公司僵局救济机制的评价 | 第24-26页 |
·立法规定的抽象和模糊性 | 第24-25页 |
·强制收购股权限制太多 | 第25-26页 |
·救济途径过于单一 | 第26页 |
·国外关于公司僵局救济理论的介绍 | 第26-27页 |
·国外关于公司僵局救济方式的分析 | 第27-30页 |
5 公司僵局之预防 | 第30-37页 |
·公司股东之选择 | 第31-32页 |
·公司董事会的形成 | 第32-33页 |
·公司章程的预设 | 第33-35页 |
·其他具体事前救济措施 | 第35-37页 |
6 完善公司僵局救济制度 | 第37-49页 |
·公司僵局之非诉讼解决途径 | 第38-40页 |
·调解 | 第38-39页 |
·仲裁 | 第39-40页 |
·公司僵局解决的一般司法途径 | 第40-43页 |
·强制股权收购 | 第40-41页 |
·公司分立 | 第41-42页 |
·命令变更公司章程 | 第42-43页 |
·判令公司决议无效 | 第43页 |
·公司僵局的最终解决——解散 | 第43-46页 |
·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合理性分析 | 第44-45页 |
·公司因僵局而解散的适用原则 | 第45-46页 |
·公司僵局解决的其他途径 | 第46-49页 |
·通过公司托管经营公司 | 第47页 |
·临时董事制度 | 第47-49页 |
总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