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3页 |
·单分子检测方法 | 第12-21页 |
·单分子荧光检测 | 第12-13页 |
·基于力学的单分子检测 | 第13-21页 |
·光镍 | 第14-16页 |
·磁镍 | 第16-18页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18-21页 |
·DNA 折纸术 | 第21-41页 |
·DNA 折纸的发明及潜在应用 | 第21-24页 |
·基于 DNA 折纸的单分子分析 | 第24-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3页 |
第二章 单分子反应实时原位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3-67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 第54-5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实验步骤 | 第55-5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DNA 折纸上功能分子的排布设计 | 第57页 |
·单分子反应实时原位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7-62页 |
·总结 | 第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第三章 DNA 折纸上分子穿越现象的发现 | 第67-89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实验步骤 | 第68-6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85页 |
·理论模拟部分 | 第69-70页 |
·高分辨率调频模式原子力成像(FM-AFM) | 第70-71页 |
·生物素和订书钉短链之间没有连接体 | 第71-73页 |
·生物素与订书钉单链之间有 5 个 dT 的连接体 | 第73-76页 |
·“0dT”和“5dT”同时出现在一个折纸上的反应情况 | 第76-77页 |
·连接体长度对生物素-SA 结合作用的影响 | 第77-85页 |
·总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第四章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探测“linker”末端的单个生物分子复合物 | 第89-103页 |
·引言 | 第89-90页 |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90页 |
·实验步骤 | 第90-9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1-100页 |
·折纸样品的设计 | 第91-94页 |
·“linker”长度为 0,5,15,20-dT 的实验 | 第94-96页 |
·“linker”长度为 5,15-dT 的实验 | 第96-97页 |
·“linker”长度为 5,20,25,30-dT 的实验 | 第97-100页 |
·总结 | 第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第五章 抗原间距离变化对其与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103-135页 |
·引言 | 第103-108页 |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 第108-1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08-109页 |
·实验步骤 | 第109-119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9-130页 |
·抗原距离变化对单个抗原抗体结合效率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温度对单个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效率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针尖力的干扰作用对抗原抗体解离效率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对照实验 | 第126页 |
·荧光实验 | 第126-129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 | 第129-130页 |
·总结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5页 |
第六章 界面吸附取向的影响因素 | 第135-168页 |
·引言 | 第135-136页 |
·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 第136-137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36页 |
·实验步骤 | 第136-1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7-149页 |
·没有曲率矫正的方块折纸的吸附取向 | 第137-141页 |
·有曲率矫正的方块折纸的吸附取向 | 第141-144页 |
·电荷对折纸吸附取向的影响 | 第144-147页 |
·缓冲液中盐浓度对折纸吸附取向的影响 | 第147页 |
·折纸表面修饰功能基团的位置和数目对其吸附取向的影响 | 第147-149页 |
·总结 | 第149-150页 |
·曲率矫正的方块折纸的序列 | 第150-157页 |
·未经曲率矫正的方块折纸的序列 | 第157-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6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8-17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170-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