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树理合作化小说中的矛盾张力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赵树理合作化小说研究现状 | 第7-9页 |
第二节 合作化小说矛盾与紧张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第三节 论文选题的创新之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人物效果的张力 | 第11-20页 |
第一节 “中间人物”的书写 | 第11-16页 |
一、 因个人利益转变立场——惹不起系列 | 第11-13页 |
二、 非自愿入社——范登高系列 | 第13-14页 |
三、 了解的同情——小腿疼系列 | 第14-16页 |
第二节 知识青年书写的悖论 | 第16-20页 |
一、 政治因素对人物的制约——范灵芝系列 | 第17-18页 |
二、 干部——杨小四系列 | 第18-19页 |
三、 投机青年——刘正、贾鸿年系列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情节设置的矛盾冲突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开会讨论——解决生产和整风问题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分家——入社与否成为筹码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扫盲班——民众消极懈怠 | 第22-23页 |
第四节 修改定额——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矛盾 | 第23-24页 |
第五节 大字报与书信——自身功能消解 | 第24-25页 |
第六节 青年写作——在批判中寻找前途 | 第25-26页 |
第七节 团圆结局——衍生牵强与疑问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主题中的矛盾问题 | 第28-36页 |
第一节 问题呈现 | 第28-31页 |
一、 农业生产 | 第28-29页 |
二、 家庭生活 | 第29-30页 |
三、 干群问题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矛盾凸显 | 第31-36页 |
一、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 第32-33页 |
二、 阅读效果的张力 | 第33-34页 |
三、 期待视野的悖论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