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我国信托业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一、 绪论 | 第9-17页 |
(一)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15页 |
1. 主要内容 | 第15页 |
2. 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15页 |
(四)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二、 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一) 金融风险理论 | 第17-19页 |
1. 金融风险和监管理论的演进 | 第17-18页 |
2. 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 | 第18-19页 |
(二)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1. 现代资产组合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0页 |
3. 均值——方差模型 | 第20-21页 |
4. 新巴塞尔协议 | 第21页 |
5. Var 法 | 第21-22页 |
三、 我国信托业风险分析 | 第22-30页 |
(一) 我国信托业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二) 我国信托业风险特征 | 第23-27页 |
1. 信托行业系统性风险 | 第23-25页 |
2. 信托产品风险 | 第25-26页 |
3. 信托公司内部风险 | 第26-27页 |
(三) 我国信托业风险成因分析 | 第27-30页 |
1. 信托业定位模糊,不适应信托业发展 | 第27-28页 |
2. 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影响 | 第28页 |
3. 投资者教育不足 | 第28-29页 |
4. 信托公司自身经营管理存在问题 | 第29-30页 |
四、 我国信托业风险管理 | 第30-38页 |
(一) 我国信托业风险管理框架 | 第30-32页 |
1. 分业监管体系 | 第30-31页 |
2. 信托业行业自律体系 | 第31-32页 |
3. 信托公司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 第32页 |
(二) 我国信托业风险管理手段 | 第32-34页 |
1. 以相关法规为依托规范信托业发展 | 第32-33页 |
2. 严格规范信托公司内部风险控制流程 | 第33页 |
3. 充分发挥信托业协会的引导职能 | 第33-34页 |
(三) 信托业风险管理的困境 | 第34-38页 |
1. 信托公司内部控制能力不足 | 第34页 |
2. 相关信托业法律制度存在欠缺 | 第34-36页 |
3. 监管理念陈旧,监管方式有待改进 | 第36-37页 |
4. 市场约束体制不健全,行业自律能力差 | 第37-38页 |
五、 境外信托业风险管理的借鉴 | 第38-42页 |
(一) 境外信托业风险管理 | 第38-41页 |
1. 英国 | 第38-39页 |
2. 美国 | 第39-40页 |
3. 日本 | 第40-41页 |
(二) 境外信托业风险管理的借鉴 | 第41-42页 |
六、 完善我国信托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42-50页 |
(一) 信托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 第42-43页 |
(二) 我国信托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43-45页 |
1. 内部控制 | 第43页 |
2. 行业自律 | 第43-44页 |
3. 社会监督 | 第44页 |
4. 政府监管 | 第44-45页 |
(三) 健全信托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策略 | 第45-50页 |
1. 加快健全信托业相关制度建设 | 第45-46页 |
2. 完善信托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46-47页 |
3. 充分发挥行业协调和监督职能 | 第47页 |
4. 强化信托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 第47-49页 |
5. 切实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 第49页 |
6. 尽快打破分业监管模式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