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导言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银行柜员工作压力的研究 | 第15-17页 |
·银行柜员职业倦怠的研究 | 第17页 |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 第17-18页 |
·综合述评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21-2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1页 |
·研究不足 | 第21-22页 |
2.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工作压力的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 第22-24页 |
·工作压力的概念 | 第22-23页 |
·工作压力范围的界定 | 第23-24页 |
·职业倦怠的概念与测量工具 | 第24-27页 |
·职业倦怠的概念 | 第24-25页 |
·职业倦怠的测量工具 | 第25-27页 |
3.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设计 | 第27-35页 |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7页 |
·研究的假设条件 | 第27-28页 |
·主要研究变量的确定 | 第28页 |
·研究模型的构建 | 第28页 |
·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设计 | 第28-35页 |
·问卷设计 | 第29-30页 |
·调查方法 | 第30-31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35页 |
4.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实证分析 | 第35-65页 |
·样本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41页 |
·样本人口学特征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工作压力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7-39页 |
·职业倦怠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1页 |
·效度与信度分析 | 第41-47页 |
·信度分析 | 第41-42页 |
·效度分析 | 第42-47页 |
·独立样本 T 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7-52页 |
·性别对工作压力的差异性分析 | 第47-48页 |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8-52页 |
·个性特征对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影响 | 第52-60页 |
·方差齐次性检验 | 第52-55页 |
·个性特征对职业倦怠的差异性影响情况 | 第55-60页 |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分析 | 第60-63页 |
·国有商业银行柜员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63-65页 |
·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63页 |
·工作压力各维度对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63页 |
·工作压力各维度对玩世不恭的回归分析 | 第63-64页 |
·工作压力各维度对情感衰竭的回归分析 | 第64页 |
·工作压力各维度对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回归分析 | 第64-65页 |
5. 对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 第65-68页 |
·本文的对策建议 | 第65-66页 |
·要科学的定位员工的角色 | 第65页 |
·帮助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 第65页 |
·完善员工的薪酬制度和激励制度 | 第65-66页 |
·注重对员工的再培训与再教育 | 第66页 |
·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的交流、沟通模式 | 第66页 |
·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特质不同 | 第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本文选用的样本与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 第66-67页 |
·研究和采用的模型可以多样 | 第67-68页 |
6.研究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件-调查问卷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