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资料和方法 | 第15-19页 |
1.研究资料 | 第15页 |
·一般资料 | 第15页 |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术前准备 | 第15-16页 |
·手术操作 | 第16-17页 |
·术后处理 | 第17页 |
3.观察及评估指标 | 第17-18页 |
·围手术期相关记录 | 第17页 |
·术后随访观察 | 第17页 |
·疼痛情况 | 第17-18页 |
·功能评分 | 第18页 |
·椎体前缘压缩比率 | 第18页 |
·椎体高度恢复率 | 第18页 |
4.采用的统计学方法 | 第18-19页 |
结果 | 第19-22页 |
1.一般资料 | 第19页 |
2.两组 VAS 评分结果 | 第19-20页 |
3.两组 ODI 评分结果 | 第20-21页 |
4.两组椎体压缩率结果 | 第21页 |
5.两组骨水泥渗漏及术后随访情况 | 第21-22页 |
讨论 | 第22-29页 |
1.胸椎椎体穿刺途径及解剖特点 | 第22-23页 |
·胸椎椎体穿刺途径 | 第22页 |
·穿刺途径应用解剖 | 第22-23页 |
2.PVP 的治疗原理 | 第23-24页 |
·OVCF 致痛机制 | 第23-24页 |
·PVP 的止痛原理 | 第24页 |
3.骨水泥注射量和椎体分布情况的研究 | 第24-25页 |
4.PVP 对维持椎体高度的探讨 | 第25-26页 |
5.骨水泥渗漏的原因探讨 | 第26-27页 |
6.椎弓根外侧入路的可行性和优点 | 第27页 |
7.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及经验总结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病历资料 | 第34-38页 |
病例一 | 第34-36页 |
病例二 | 第36-38页 |
附表 | 第38-41页 |
文献综述 | 第41-49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