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引言 | 第11-14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4-24页 |
| 一、脑肠相通理论文献溯源 | 第14-24页 |
| 1.脑肠在生理活动中相互联系 | 第14-17页 |
| ·气血津液是脑肠共同的物质基础 | 第14-16页 |
| ·经络是脑肠联系的结构基础 | 第16-17页 |
| ·脑肠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相互联系 | 第17页 |
| 2.脑肠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 | 第17-20页 |
| ·脑病及肠 | 第18-19页 |
| ·肠病及脑 | 第19-20页 |
| 3.中风与腑实 | 第20-22页 |
| 4.理气与通腑 | 第22-24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4-42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 (一)实验动物 | 第24页 |
| (二)实验药物 | 第24页 |
| (三)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 (四)实验仪器与器械 | 第25页 |
| 二、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 (一)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第25-26页 |
| 1.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的建立 | 第25-26页 |
| 2.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评价标准 | 第26页 |
| (二)动物分组与给药 | 第26-27页 |
| 1.动物分组 | 第26页 |
| 2.给药方法 | 第26-27页 |
| (三)神经功能缺损评估与动物处死 | 第27页 |
| (四)脑组织 TTC 染色与梗死体积测定 | 第27页 |
| (五)胃肠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27-29页 |
| 1.肉眼观察 | 第27页 |
| 2.光镜观察 | 第27-28页 |
| 3.电镜观察 | 第28-29页 |
| (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胃肠 c-kit、SP、Cx43 水平 | 第29-30页 |
| 1.标本制备 | 第29页 |
| 2.评分标准 | 第29-30页 |
| (七)统计学处理 | 第30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30-41页 |
| (一)各组大鼠行为学神经缺损评分的测试结果 | 第30-31页 |
| (二)各组大鼠脑梗塞体积测定的结果 | 第31-32页 |
| (三)各组大鼠胃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结果 | 第32-34页 |
| 1、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 第32-33页 |
| 2、各组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 第33-34页 |
| (四)各组大鼠胃肠组织 c-kit、SP、Cx43 测定结果 | 第34-40页 |
| 1. 各组大鼠胃肠组织中 c-kit 变化 | 第34-36页 |
| 2. 各组大鼠胃肠组织中 SP 变化 | 第36-38页 |
| 3. 各组大鼠胃肠组织中 Cx43 变化 | 第38-40页 |
| (五)各组大鼠胃肠 Cajal 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 第40-41页 |
| 四、结论 | 第41-42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2-49页 |
| 一、实验方法的探讨 | 第42-43页 |
| 1、造模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 第42页 |
| 2、对照药物的选择 | 第42-43页 |
| 3、检测指标的选择 | 第43页 |
| 二、脑梗塞大鼠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 | 第43-44页 |
| 三、脑梗塞大鼠胃肠 Cajal 间质细胞结构与功能变化 | 第44-46页 |
| 四、枳实对脑梗塞急性期胃肠 Cajal 间质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7页 |
| 六、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附录 | 第54-56页 |
|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54-55页 |
| 实验表格 | 第55-56页 |
| 附图 | 第56-62页 |
| 论文综述 | 第62-75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发表文章 | 第76-82页 |
| 详细摘要 | 第8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