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 ·天然抗肿瘤肽种类和特点 | 第11-12页 |
| ·抗肿瘤肽的序列和折叠结构 | 第12-13页 |
| ·对天然抗肿瘤肽的改造和人工设计 | 第13-14页 |
| ·抗肿瘤肽对癌细胞杀灭机制的研究 | 第14-18页 |
| ·抗肿瘤肽与膜作用的三种主要模型 | 第14-15页 |
| ·抗肿瘤肽与膜作用的其他模型 | 第15-16页 |
| ·抗肿瘤肽的研究进展及机理 | 第16-18页 |
| ·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 第18-20页 |
| ·抗肿瘤肽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 ·抗肿瘤肽的优势 | 第20页 |
| ·抗肿瘤肽应用前景 | 第20-21页 |
| ·抗肿瘤肽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 ·实验内容和预期结果 | 第21-23页 |
| 第二章G(IIKK)_3I-NH2端基修饰改造,合成及其性质表征 | 第23-38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G(IIKK)_3I-NH2的修饰与改造 | 第24-26页 |
| ·抗肿瘤多肽的合成步骤及方法 | 第26-28页 |
| ·G(IIKK)_3I-NH2系列抗肿瘤肽的合成及纯化 | 第28-30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8-29页 |
| ·抗肿瘤多肽的合成与纯化 | 第29-30页 |
| ·纯度检测 | 第30-35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30-31页 |
| ·抗肿瘤多肽的质谱检测 | 第31-33页 |
| ·抗肿瘤多肽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 第33-35页 |
| ·抗肿瘤多肽的二级结构表征 | 第35-38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35页 |
| ·圆二色光谱法测定抗肿瘤多肽的二级结构 | 第35-38页 |
| 第三章 (IIKK)_3 系列抗肿瘤多肽的抗肿瘤效果及机制研究 | 第38-64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肿瘤细胞的复苏,培育和冻存 | 第39-41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39页 |
| ·肿瘤细胞的复苏 | 第39-40页 |
| ·肿瘤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40-41页 |
| ·肿瘤细胞的冻存 | 第41页 |
| ·(IIKK)_3 系列多肽抗肿瘤活性和对正常细胞毒性 | 第41-47页 |
| ·MTT法实验步骤 | 第41-42页 |
| ·(IIKK)_3 系列多肽的抗肿瘤活性 | 第42-44页 |
| ·(IIKK)_3 系列多肽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 第44-46页 |
| ·(IIKK)_3 系列多肽的溶血活性 | 第46-47页 |
| ·(IIKK)_3 系列多肽的抗肿瘤机制 | 第47-64页 |
| ·抗肿瘤多肽对细胞的选择性 | 第47-49页 |
| ·Calcein-AM荧光泄露法检测抗肿瘤多肽的破膜作用 | 第49-53页 |
| ·抗肿瘤多肽对细胞核的影响 | 第53-56页 |
| ·抗肿瘤多肽对细胞骨架的影响 | 第56-58页 |
| ·抗肿瘤多肽在细胞上的亚定位 | 第58-61页 |
| ·高浓度(IIKK)_3-NH2的抗肿瘤活性 | 第61-64页 |
| 第四章 肿瘤细胞对(AABB)型多肽的耐药性研究 | 第64-77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耐G(IIKK)_3I-NH2肿瘤细胞的筛选 | 第64-72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64-65页 |
| ·耐G(IIKK)_3I-NH2肿瘤细胞的筛选 | 第65-66页 |
| ·抗肿瘤多肽在细胞质内的积累效应 | 第66-68页 |
| ·MDR基因产物在筛选细胞株中的表达 | 第68-70页 |
| ·细胞膜流动性实验 | 第70-72页 |
| ·阿霉素的作用机理及(IIKK)_3 系列抗肿瘤多肽的优势 | 第72-77页 |
| ·阿霉素抗肿瘤活性检测 | 第72-75页 |
| ·(IIKK)_3 系列抗肿瘤多肽的优势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