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马河长2油层组储层评价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现状 | 第7-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工区及地质概况 | 第12-17页 |
·工区概况 | 第12-13页 |
·油田地质概况 | 第13-17页 |
·地层状况 | 第13-14页 |
·储层特征概况 | 第14-16页 |
·油藏特征概况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储层特征研究及综合评价 | 第17-41页 |
·地层划分对比和储层构造特征 | 第17-21页 |
·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21-22页 |
·储层微构造特征 | 第22-23页 |
·储层沉积微相特征 | 第23-31页 |
·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相标志 | 第25-27页 |
·沉积微相分布特征 | 第27-31页 |
·储层特征 | 第31-41页 |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第31-35页 |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 第35-41页 |
第四章 储层非均质性评价 | 第41-49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41-43页 |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 第43-44页 |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 第44-47页 |
·微观非均质性 | 第47-48页 |
·储层综合评价分类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石油富集规律及有利区块预测 | 第49-54页 |
·生、储、盖组合 | 第49页 |
·油藏形成条件与油藏类型 | 第49-52页 |
·油藏形成条件 | 第49-50页 |
·油层的分布 | 第50页 |
·油藏类型 | 第50-51页 |
·流体性质 | 第51-52页 |
·有利区预测 | 第52-54页 |
·预测依据 | 第52页 |
·预测结果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