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国内外工业系统与虚拟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第2章 SCADA系统模拟平台研究 | 第16-27页 |
·SCADA系统概述 | 第16-19页 |
·系统概念 | 第16页 |
·SCADA系统组成 | 第16-19页 |
·通信网络 | 第19页 |
·监测和执行设备 | 第19页 |
·计算机建模与仿真 | 第19-23页 |
·仿真方法 | 第19-20页 |
·建模方法 | 第20-23页 |
·技术方案 | 第23-27页 |
·技术调研与分析 | 第23-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3章 西南油气田SCADA系统的概述与仿真平台模型 | 第27-34页 |
·西南油气田SCADA系统的设计规模 | 第28-29页 |
·中心控制级GMC(调控中心) | 第29-30页 |
·数据采集与管理功能 | 第29页 |
·控制功能 | 第29-30页 |
·显示功能 | 第30页 |
·报警管理功能 | 第30页 |
·打印功能 | 第30页 |
·事故追忆功能 | 第30页 |
·站场控制级SCS | 第30-32页 |
·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 | 第31页 |
·控制功能 | 第31页 |
·显示功能 | 第31页 |
·打印功能 | 第31页 |
·某站场示意流程图 | 第31-32页 |
·仿真平台模型总体框架 | 第32-34页 |
第4章 油气集输管网SCADA系统站控平台混合仿真 | 第34-59页 |
·方案论证 | 第34-35页 |
·方案的理论依据 | 第34-35页 |
·PLC模拟器能够实现的结构 | 第35页 |
·PLC模拟器的程序编译与基本参数 | 第35-37页 |
·程序的编译 | 第35-36页 |
·基本参数 | 第36-37页 |
·虚拟总线的建立 | 第37-40页 |
·一个两端口总线的创建 | 第37-39页 |
·一个三端口总线创建 | 第39页 |
·多端口的总线创建 | 第39-40页 |
·S7-200模拟器开关量、模拟量输入与组态王通信的实现 | 第40-43页 |
·开关量的输入与控制 | 第40-41页 |
·PLC模拟器的模拟量输入 | 第41-43页 |
·组态王对模拟变频器MM440控制的实现 | 第43-47页 |
·S7-200与MM440用USS协议联机 | 第43-45页 |
·组态王通过PLC模拟器控制变频器模拟器MM440 | 第45-47页 |
·实物S7-200PLC接入油气集输SCADA系统模拟平台 | 第47-48页 |
·运用PLC模拟器与真实PLC实现站场组态 | 第48-57页 |
·组态王的简介 | 第48-49页 |
·PLC模拟器与组态进行通信 | 第49-52页 |
·模拟集气站组态的开发 | 第52-55页 |
·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油气集输管网SCADA系统数据中心仿真 | 第59-68页 |
·搭建企业级环境 | 第59-61页 |
·配置数据中心数据库 | 第61-62页 |
·创建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连接 | 第62-64页 |
·数据的上传与显示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油气集输管网SCADA系统平台性能测试实验 | 第68-73页 |
·实验原理 | 第68-70页 |
·串口监视实验 | 第70-71页 |
·攻击变频器实验结果 | 第71页 |
·防御实验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附件一 | 第81-83页 |
附件二 | 第83-85页 |
附件三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