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来源及意义 | 第8-9页 |
| ·论文来源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思路和结构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9页 |
| ·理论分析 | 第9-10页 |
| ·实证检验 | 第10页 |
| ·创新点和难点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11-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 ·寻租和腐败概念的区分 | 第12-13页 |
| ·腐败形成机制——腐败高低稳定均衡及其解释困难 | 第13-14页 |
| ·困难之因——腐败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新的研究导向 | 第15-16页 |
| ·可操作的综合性概念——社会资本的引入及其程式化 | 第16-18页 |
| ·腐败均衡演化的理论工具——演化博弈论 | 第18-21页 |
| 3 理论分析 | 第21-31页 |
| ·假设准备 | 第21页 |
| ·高腐败均衡“陷阱” | 第21-24页 |
| ·2 维投标群体“陷阱” | 第21-23页 |
| ·N 维投标群体“陷阱” | 第23-24页 |
| ·社会资本与多个腐败均衡 | 第24-26页 |
| ·腐败均衡稳定性及其收敛路径 | 第26-28页 |
| ·改变腐败路径的突变因素 | 第28-31页 |
| 4 实证检验 | 第31-38页 |
| ·相关实证方法概述 | 第31-32页 |
| ·数据处理与模型设定 | 第32-33页 |
| ·回归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 第33-38页 |
| 5 简单的结论 | 第38-39页 |
| 6 结语 | 第39-41页 |
| 注释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附录 | 第51-5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