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研究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第10-20页
   ·公共信托理论第10-13页
     ·理论概述第10-11页
     ·理论解读第11-13页
   ·私人检察长理论第13-14页
     ·理论概述第13页
     ·理论解读第13-14页
   ·环境权理论第14-20页
     ·环境权是公民环境利益的实体法表现第14-15页
     ·对环境权的再认识第15-18页
     ·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权的互动关系第18-20页
第二章 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再认识第20-25页
   ·环境公益诉讼概念的界定第20-21页
     ·概念界定的关键问题第20-21页
     ·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第21页
   ·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第21-23页
     ·起诉主体之广泛性第22页
     ·诉讼目的之公益性第22页
     ·诉讼功能之预防性第22-23页
     ·受益主体之不确定性第23页
   ·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第23页
   ·环境公益诉讼的分类第23-25页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第24页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第24-25页
第三章 美国诉讼制度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借鉴第25-38页
   ·公民诉讼第25-30页
     ·公民诉讼概述第25-27页
     ·公民诉讼的内容第27-29页
     ·公民诉讼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借鉴意义第29-30页
   ·集团诉讼第30-35页
     ·集团诉讼概述第30-32页
     ·集团诉讼的内容第32-34页
     ·集团诉讼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借鉴意义第34-35页
   ·示范诉讼第35-38页
     ·示范诉讼概述第35-36页
     ·示范诉讼的价值第36-37页
     ·示范诉讼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借鉴意义第37-38页
第四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第38-52页
   ·立法路径的选择第38-39页
   ·原告范围的廓定第39-41页
     ·公民第39页
     ·环保社团第39-40页
     ·检察机关第40-41页
     ·对国家行政机关诉讼主体资格的质疑第41页
   ·诉讼启动模式的协调第41-43页
     ·检察机关的一元启动模式第41-42页
     ·三元启动模式第42页
     ·“多元主体和检察机关前置”的启动模式第42-43页
   ·主要制度的设计第43-48页
     ·受案范围第43-44页
     ·归责原则第44-45页
     ·举证责任第45-46页
     ·限制原告的处分权第46-47页
     ·责任形式第47-48页
   ·配套制度的设计第48-52页
     ·诉讼费用第48-49页
     ·对原告的奖励第49-50页
     ·防止滥诉第50-51页
     ·诉讼时效第51页
     ·裁判的执行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个人简历第58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空间火焰检测与自动消防炮系统研究
下一篇: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