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 湖羊品种概述 | 第11-13页 |
·湖羊的中心产区及分布 | 第11页 |
·湖羊的品种形成 | 第11-12页 |
·湖羊的体型外貌 | 第12页 |
·湖羊的繁殖特性 | 第12页 |
·湖羊毛皮的特性 | 第12页 |
·湖羊的肉用性能 | 第12-13页 |
·湖羊泌乳能力强 | 第13页 |
2. 母性行为研究概述 | 第13-20页 |
·羊的母性行为 | 第13-15页 |
·母性行为的产生机制 | 第15-17页 |
·影响羊母性行为表达的因素 | 第17-19页 |
·影响母性行为的基因简介 | 第19-20页 |
·母性行为的遗传背景 | 第20页 |
3. 母性行为选择、记录方法 | 第20页 |
4. 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初产和经产湖羊的母性行为比较 | 第22-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行为数据的采集及数据记录 | 第22-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分娩前表现 | 第24页 |
·抛弃羔羊 | 第24页 |
·寻找羔羊 | 第24-25页 |
·偷盗羔羊 | 第25页 |
·舔舐、哺乳、踩踏和拒绝哺乳行为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 第25-26页 |
·比较初产和经产母羊的羔羊在各阶段体重 | 第26-27页 |
3. 讨论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湖羊PRLR、ER-β和DRD2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 第30-4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0-31页 |
·样本采集 | 第3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1页 |
·主要配制的试剂 | 第31页 |
2. 方法与步骤 | 第31-35页 |
·DNA提取 | 第32页 |
·测定DNA的OD值 | 第32页 |
·引物设计和PCR产物扩增 | 第32-34页 |
·PCR-SSCP分析 | 第34页 |
·测序 | 第34页 |
·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基因组DNA检测 | 第35-36页 |
·PCR扩增结果 | 第36-37页 |
·SSCP电泳结果 | 第37-38页 |
·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湖羊候选基因的遗传多态性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PRL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41-42页 |
·ER-β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42页 |
·DRD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母性行为与PRLR基因多态性关联性分析 | 第44-51页 |
1. 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湖羊母性行为的正态分析 | 第44-45页 |
·PRLR基因各基因型与母性行为间的非参数检验 | 第45页 |
·不同基因型与湖羊母性行为的最小二乘法关联分析 | 第45页 |
·母性行为的聚类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湖羊母性行为的正态分析 | 第45-46页 |
·PRLR基因各基因型与母性行为间的非参数检验 | 第46页 |
·湖羊PRLR基因各基因型与母性行为的最小二乘分析 | 第46-47页 |
·四种母性行为的聚类分析 | 第47-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