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20页 |
符号说明 | 第20-21页 |
第一部分 NCPP抗肿瘤作用及机理研究 | 第21-39页 |
前言 | 第21-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1.材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2.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3.方法 | 第23-25页 |
·脾激活及抑瘤试验 | 第23页 |
·小鼠腹腔Mφ免疫活性测定 | 第23-25页 |
·腹腔Mφ吞噬功能测定 | 第23-24页 |
·腹腔Mφ的培养 | 第24页 |
·腹腔Mφ产生H_2O_2含量测定 | 第24页 |
·腹腔Mφ产生NO含量测定 | 第24页 |
·NK细胞杀伤活性测定 | 第24-25页 |
·T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5页 |
结果 | 第25-26页 |
1.NCPP与CPP对小鼠脾脏的激活作用 | 第25页 |
2.NCPP与CPP对小鼠艾氏腹水瘤的抑瘤作用 | 第25-26页 |
3.NCPP与CPP对小鼠腹腔Mφ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26页 |
4.NCPP与CPP对小鼠腹腔Mφ产生H_2O_2和NO的影响 | 第26页 |
5.NCPP与CPP对小鼠脾脏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6.NCPP与CPP对小鼠脾脏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附表(图)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附件NCPP制备及质量检验 | 第31-39页 |
硫乙醇酸盐培养基(不含琼脂)的制备 | 第31页 |
NCPP的制备 | 第31-33页 |
NCPP质量检测方法 | 第33-39页 |
鲎试剂(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 ES-Test)法热原测定 | 第33-34页 |
无菌检查法 | 第34页 |
细菌浓度测定 | 第34-35页 |
固体含量测定(105℃干烤法) | 第35页 |
蛋白含量测定法(Lowry法) | 第35-36页 |
多糖含量测定(葸酮法) | 第36-37页 |
核酸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pH值测定法 | 第38页 |
脾激活试验 | 第38页 |
抑瘤试验(艾氏腹水癌) | 第38-39页 |
第二部分 NCPP抗结核作用及机理研究 | 第39-53页 |
前言 | 第39-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1.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2.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3.方法 | 第41-43页 |
·攻击菌的制备 | 第41-42页 |
·对照模型及感染模型的制备(攻击) | 第42页 |
·试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42页 |
·脾菌分离数测定 | 第42页 |
·小鼠腹腔Mφ免疫活性测定 | 第42-43页 |
·腹腔Mφ吞噬功能测定 | 第42页 |
·腹腔Mφ的培养 | 第42页 |
·腹腔Mφ产生H_2O_2含量测定 | 第42页 |
·腹腔Mφ产生NO含量测定 | 第42-43页 |
·T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 | 第43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页 |
1.NCPP对豚鼠脾活菌分离数的影响 | 第43页 |
2.病理结果 | 第43页 |
3.NCPP对小鼠腹腔Mφ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43页 |
4.NCPP对小鼠腹腔Mφ产生H_2O_2和NO的影响 | 第43页 |
5.NCPP对小鼠脾脏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第43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附表(图)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第三部分 NCPP抗逆转录病毒作用的研究 | 第53-65页 |
前言 | 第53-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1.材料与试剂 | 第56页 |
2.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6页 |
3.方法 | 第56-57页 |
·建立动物模型 | 第56-57页 |
·病毒毒力测定 | 第57页 |
·剂量、分组与给药 | 第57页 |
·观察、测定 | 第57页 |
结果 | 第57-58页 |
1.病毒毒力测定 | 第57页 |
2.给药14天时指标变化 | 第57-58页 |
·体重及血液学指标 | 第58页 |
·存活率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附表(图)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四部分 NCPP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研究 | 第65-86页 |
前言 | 第65-6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1.材料与试剂 | 第68页 |
2.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68-69页 |
3.方法 | 第69-70页 |
·猴肝病理学检查 | 第69页 |
·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69页 |
·NCPP给药 | 第69页 |
·病理学检测及肝纤维化的分级 | 第69-70页 |
·血清学检测 | 第70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70页 |
·NCPP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70页 |
·腹腔巨噬细胞培养 | 第70页 |
·细胞因子的检测 | 第70页 |
结果 | 第70-72页 |
1.猴肝病理检查结果 | 第70-71页 |
2.大鼠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 第71页 |
3.肝功能的测定结果 | 第71页 |
4.血清学指标的测定结果 | 第71页 |
5.血清IFN-γ、TNF-α、TGF-β的测定结果 | 第71-72页 |
6.细胞因子IFN-γ的检测结果 | 第72页 |
7.细胞因子TNF-α的检测结果 | 第72页 |
讨论 | 第72-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附表(图) | 第77-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第五部分 NCPP一般药理研究及安全性评价试验总结 | 第86-90页 |
1.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 | 第86页 |
·试验目的 | 第86页 |
·结果 | 第86页 |
·结论 | 第86页 |
2.安全性评价 | 第86-90页 |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 | 第86-87页 |
·试验目的 | 第86页 |
·结果 | 第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局部用药刺激性试验 | 第87页 |
·试验目的 | 第87页 |
·结果 | 第87页 |
·结论 | 第87页 |
·免疫毒性和/或免疫原性试验 | 第87-88页 |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 第88-90页 |
·病理组织学检查 | 第88-89页 |
·停药2周恢复期结束时病理检查 | 第89页 |
·被留动物NCPP再次给药攻击后处死病理检查 | 第89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附图 | 第90-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论著目录 | 第98-10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