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第10-14页 |
1 研究设计 | 第10页 |
2 研究对象的招募 | 第10页 |
·招募场所 | 第10页 |
·入选标准 | 第10页 |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中止标准 | 第10页 |
·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案 | 第10页 |
3 样本含量估算 | 第10-11页 |
4 研究对象分组 | 第11页 |
5 训练成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方法 | 第11页 |
6 干预方法 | 第11页 |
·治疗组 | 第11页 |
·对照组 | 第11页 |
7 效应指标 | 第11-12页 |
·主要效应指标 | 第11-12页 |
·次要效应指标 | 第12页 |
·安全性指标 | 第12页 |
8 统计分析计划 | 第12-13页 |
·数据管理 | 第12页 |
·数据分析 | 第12-13页 |
9 质量控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第14-18页 |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第14页 |
2 基线分析 | 第14-15页 |
3 检测指标结果分析 | 第15-16页 |
4 不良事件情况统计 | 第16-17页 |
5 总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18-22页 |
1 中国古代文献研究 | 第18页 |
2 现代研究 | 第18-19页 |
3 结果分析及意义 | 第19-21页 |
·训练成延迟性肌肉酸痛模型效果分析 | 第19-20页 |
·关于检测指标分析 | 第20页 |
·关于检测指标结果的意义 | 第20-21页 |
4 创新点、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21-22页 |
·创新点 | 第21页 |
·存在问题 | 第21页 |
·展望 | 第21-22页 |
结论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附录 | 第24-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文献综述 | 第30-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作者简历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