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叶厚朴良种选育及GAP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页 |
2 分类学意义及研究历史 | 第15-16页 |
3 良种选育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4 栽培技术研究 | 第17-18页 |
5 现代育苗及微繁技术研究 | 第18-19页 |
6 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 第19页 |
7 中药材GAP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 第19页 |
8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凹叶厚朴GAP基地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 第21-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产地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土壤养分及质量监测方法 | 第22-23页 |
·灌溉水质量监测方法 | 第23-24页 |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方法 | 第24页 |
·凹叶厚朴质量评价 | 第24-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GAP基地土壤养分分析 | 第25-26页 |
·GAP基地土壤质量评价 | 第26-27页 |
·产地灌溉水质量评价 | 第27-28页 |
·产地空气质量评价 | 第28-29页 |
·凹叶厚朴药材安全性评价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凹叶厚朴药材优良种源选择 | 第30-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30页 |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试验设计与苗期管理 | 第30页 |
·调查与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53页 |
·种源气象因子及主成分分析 | 第31-33页 |
·种源间苗高、地径比较 | 第33-34页 |
·种源间生物量比较 | 第34-36页 |
·种源间叶片生长比较 | 第36-37页 |
·种源间根系生长比较 | 第37-38页 |
·种源间光合作用比较 | 第38-43页 |
·种源间酚类物质含量比较 | 第43-47页 |
·种源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及多元回归分析 | 第47-49页 |
·种源生长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 第49-50页 |
·种源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50-52页 |
·凹叶厚朴优良种源选择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凹叶厚朴苗木施肥技术研究 | 第53-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53页 |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试验设计 | 第53-54页 |
·采样与测定方法 | 第54-55页 |
·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75页 |
·不同配比施肥对凹叶厚朴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56-58页 |
·不同配比施肥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不同配比施肥对凹叶厚朴叶片性状的影响 | 第59页 |
·不同配比施肥对凹叶厚朴苗根系指标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不同配比施肥对凹叶厚朴苗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 第60-61页 |
·不同配比施肥对凹叶厚朴苗光合作用能力的影响 | 第61-62页 |
·不同配比施肥对凹叶厚朴营养元素的影响 | 第62-65页 |
·不同配比施肥对凹叶厚朴苗木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65-69页 |
·施肥模型的建立及最佳施肥量 | 第69-71页 |
·凹叶厚朴苗木DRIS营养诊断 | 第71-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5-82页 |
1 结论 | 第75-78页 |
·凹叶厚朴GAP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 第75-76页 |
·凹叶厚朴药材优良种源选择 | 第76-77页 |
·凹叶厚朴苗木施肥技术 | 第77-78页 |
2 讨论 | 第78-82页 |
·凹叶厚朴GAP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 第78-79页 |
·凹叶厚朴药材优良种源选择 | 第79-80页 |
·凹叶厚朴苗木施肥技术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