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47页 |
·肿瘤治疗与纳米技术 | 第10-15页 |
·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第10-12页 |
·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 第12-15页 |
·纳米金概述 | 第15-25页 |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5-17页 |
·金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 | 第17-20页 |
·金纳米粒子的有序组装 | 第20-25页 |
·壳聚糖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壳聚糖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纳米金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第28-35页 |
·纳米金应用于生物检测 | 第28-30页 |
·纳米金应用于细胞成像 | 第30-31页 |
·纳米金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 | 第31页 |
·纳米金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 | 第31-33页 |
·功能化金纳米材料在肿瘤化疗与光热疗联合治疗方面的研究 | 第33-35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7页 |
第2章 巯基化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47-61页 |
·前言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8-49页 |
·双羧基聚乙二醇的合成 | 第49页 |
·部分巯基化聚乙烯亚胺的合成 | 第49-51页 |
·聚乙二醇基壳聚糖(CS-PEG)的合成 | 第51页 |
·壳聚糖-PEG-PEI衍生物(CS-PEG-PEI)的合成 | 第51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双羧基聚乙二醇的合成与表征 | 第52-53页 |
·部分巯基化聚乙烯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 第53-54页 |
·聚乙二醇基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4-55页 |
·壳聚糖-PEG-PEI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5-58页 |
·小结 | 第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3章 金纳米棒的合成与表面修饰 | 第61-75页 |
·前言 | 第61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1-62页 |
·金纳米棒的合成 | 第62页 |
·巯基PEI修饰金纳米棒 | 第62-63页 |
·壳聚糖衍生物修饰金纳米棒 | 第63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2页 |
·金纳米棒的合成与表征 | 第63-66页 |
·PEI化金纳米棒的表征与偶联机制探讨 | 第66-69页 |
·壳聚糖基金纳米棒的表征与偶联机制探讨 | 第69-72页 |
·小结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第4章 壳聚糖基金纳米棒杂化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 第75-86页 |
·前言 | 第75页 |
·实验部分 | 第75-7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75-76页 |
·壳聚糖基金纳米棒的光热稳定性研究 | 第76页 |
·阿霉素-壳聚糖衍生物(DOX-CS)的合成 | 第76-77页 |
·金纳米棒与阿霉素-壳聚糖衍生物的偶联 | 第77页 |
·产物的表征 | 第77-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3页 |
·壳聚糖基金纳米棒的光热稳定性研究 | 第78-79页 |
·阿霉素-壳聚糖衍生物(DOX-CS)的合成与表征 | 第79-81页 |
·金纳米棒与阿霉素-壳聚糖衍生物的偶联与表征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第5章 载药壳聚糖基金纳米棒的体外光热疗与化疗联合抗肿瘤效果的研究 | 第86-96页 |
·前言 | 第86页 |
·实验部分 | 第86-8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86-87页 |
·细胞复苏与培养 | 第87-88页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88页 |
·细胞摄取实验 | 第88页 |
·光热疗-化疗联合抗肿瘤效果评价实验 | 第88-8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9-93页 |
·细胞生长曲线 | 第89-90页 |
·空白与载药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作用 | 第90-91页 |
·肿瘤细胞对载药纳米粒的摄取 | 第91页 |
·光热疗-化疗联合治疗肿瘤的效果 | 第91-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全文总结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