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塘西河河口区水环境变化特征及其模拟与评价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塘西河河口区基本特征 | 第15-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湖泊水环境问题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湖泊沉积物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研究进展 | 第21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测试方法 | 第24-36页 |
·采样点的布设及样品的采集 | 第24-25页 |
·采样点的布设 | 第24页 |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24-25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5-36页 |
·水质指标分析测试方法 | 第25-27页 |
·水中叶绿素 a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7-28页 |
·沉积物理化指标分析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沉积物氮磷形态分析测试方法 | 第29-34页 |
·沉积物有机质分析测试方法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河口水体氮磷污染特征 | 第36-61页 |
·水环境因子的数据与分布特征 | 第36-48页 |
·水体氮、磷营养空间分布特征 | 第48-52页 |
·氮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 第48-50页 |
·磷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 第50-51页 |
·TN/TP 比值空间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水体氮、磷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52-55页 |
·氮浓度的动态变化性 | 第52-54页 |
·磷浓度的动态变化性 | 第54-55页 |
·TN/TP 比值的动态变化性 | 第55页 |
·水体 Chl-a 分布特征及回归分析 | 第55-57页 |
·Chl-a 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 第55-56页 |
·Chl-a 动态变化性 | 第56-57页 |
·Chl-a 与水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 | 第57页 |
·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基于 ANOVA 的水环境因子差异性分析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沉积物污染特征及评价 | 第61-74页 |
·沉积物氮磷及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 | 第61-64页 |
·沉积物氮磷及有机质污染特征 | 第64-70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70-72页 |
·沉积物污染评价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基于延拓盲数的水体富营养化模型评价 | 第74-90页 |
·延拓盲数的定义 | 第74-75页 |
·盲数的定义 | 第74页 |
·盲数的延拓 | 第74-75页 |
·盲数的运算性质 | 第75页 |
·基于延拓盲数的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模型 | 第75-78页 |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 第76页 |
·基于延拓盲数的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模型构建 | 第76-77页 |
·基于延拓盲数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等级识别模型 | 第77-7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8-88页 |
·基本资料 | 第78-79页 |
·指标参数的构造 | 第79-83页 |
·参数权重的确定 | 第83页 |
·营养状态指数计算 | 第83-86页 |
·营养状态等级评判 | 第86-88页 |
·讨论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