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水环境中半胱氨酸和咪唑乙烟酸对金属银形态变化和植物毒性的对映体差异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8页
   ·前言第12-13页
   ·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变化第13-16页
     ·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第13-14页
     ·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变化的两种途径第14-16页
   ·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效应第16-19页
     ·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效应第16-17页
     ·纳米颗粒对植物的毒性效应第17-19页
   ·手性污染物的研究概况第19-22页
     ·半胱氨酸的研究概况第19-21页
     ·咪唑乙烟酸的研究概况第21-22页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研究概况第22-26页
     ·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研究现状第23-26页
     ·金属型纳米颗粒和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研究现状第26页
   ·论文目标和基本思路第26-28页
第二章 半胱氨酸对银离子形态变化和植物毒性的对映体差异第28-43页
   ·前言第28-29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29页
     ·仪器设备第29页
     ·纳米银的制备第29页
     ·纳米银的表征手段第29-31页
     ·纳米银的毒性评价第31-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42页
     ·纳米银的制备表征第32-35页
     ·不同溶液体系下的纳米银形态变化第35-37页
     ·L,D构型的纳米银对拟南芥的毒性效应第37-40页
     ·L,D构型的纳米银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第40-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咪唑乙烟酸对纳米银的形态变化和植物毒性的对映体差异第43-71页
   ·前言第43页
   ·材料与方法第43-49页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43-44页
     ·仪器设备第44页
     ·纳米银在悬浮液和拟南芥体内的表征第44-45页
       ·AgNPs的Zeta电位测定第44页
       ·AgNPs在拟南芥培养液、根和叶片中的含量第44-45页
       ·AgNPs在拟南芥根中的形态和分布第45页
     ·IM和AgNPs对拟南芥的复合毒性第45-49页
       ·拟南芥培养第45-46页
       ·IM和AgNPs对拟南芥生长抑制实验第46页
       ·IM和AgNPs对拟南芥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6页
       ·IM和AgNPs对拟南芥根和叶中H_2O_2的影响第46-47页
       ·IM和AgNPs对拟南芥根和叶中CAT,SOD,POD和MDA的影响第47-48页
       ·IM和AgNPs对拟南芥根和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第48-49页
     ·IM和AgNPs的毒性机理第49页
       ·Ag~+和IM的相互作用第49页
       ·Ag~+与IM的配位作用后对拟南芥毒性影响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70页
     ·IM和AgNPs对拟南芥的生长抑制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第49-51页
     ·AgNPs在拟南芥根和叶中的含量与分布第51-53页
     ·IM和AgNPs对拟南芥的根和叶中H_2O_2产量影响第53-55页
     ·IM和AgNPs对拟南芥的根和叶中CAT,SOD,POD和MDA产量影响第55-60页
     ·IM和AgNPs对拟南芥的根和叶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第60-65页
     ·AgNPs的Zeta电位测定第65-66页
     ·AgNPs在培养液中的析出Ag~+的量第66-67页
     ·Ag~+和IM的相互作用第67-68页
     ·Ag~+与IM的配位作用后对拟南芥毒性影响第68-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研究结论第71-72页
     ·L,D-Cys对Ag~+的赋存形态的改变和植物毒性的对映体差异第71页
     ·IM对AgNPs的形态变化和植物毒性的对映体差异第71-72页
   ·创新点第72页
   ·研究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大气过氧化物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某化工企业废气综合治理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