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概念界定 | 第11页 |
·遗址 | 第11页 |
·遗址公园 | 第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实际调研法 | 第14页 |
·案例研究法 | 第14页 |
·分析研究法 | 第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第2章 国内外城市遗址公园相关研究及实践 | 第16-31页 |
·遗址公园分类 | 第16-18页 |
·按遗址公园的功能分类 | 第16-17页 |
·按遗址公园的规模分类 | 第17-18页 |
·遗址公园案例研究 | 第18-27页 |
·意大利卢卡城墙——城市再生保护模式 | 第18-21页 |
·地理区位 | 第18页 |
·整体布局 | 第18-19页 |
·保护与更新 | 第19-21页 |
·英国约克城墙——功能转移的模式 | 第21-23页 |
·地理区位 | 第21-22页 |
·整体布局 | 第22页 |
·保护与更新 | 第22-23页 |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遗址保护和展示过程 | 第23-25页 |
·地理区位 | 第23页 |
·整体布局 | 第23-25页 |
·保护与更新 | 第25页 |
·研究案例对比分析 | 第25-27页 |
·遗址公园的设计手法总结 | 第27-31页 |
·保护遗址的原真性和整体性 | 第27-28页 |
·遗址的修复与重构 | 第28页 |
·景观的展示及再现 | 第28-29页 |
·精神的寄托与表达 | 第29页 |
·城市的生态功能 | 第29-31页 |
第3章 菏泽古城格局研究及场地前期分析 | 第31-57页 |
·菏泽古城与护城堤的发展变迁 | 第31-40页 |
·黄泛平原河患下的城市 | 第31-32页 |
·黄河改道与古城格局的演变 | 第32-35页 |
·菏泽古城完备的堤防系统 | 第35-37页 |
·菏泽城市格局的发展演变 | 第37-40页 |
·研究对象前期分析 | 第40-50页 |
·研究范围的确定 | 第40-41页 |
·城市总体规划对该区的影响 | 第41-43页 |
·周边土地利用分析 | 第43-44页 |
·现状交通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现状水系情况 | 第45-46页 |
·现状绿化植被情况 | 第46-47页 |
·周边历史与乡土文化景观资源研究 | 第47-50页 |
·研究对象综合评价 | 第50页 |
·居民场地感知问卷调查 | 第50-57页 |
·问卷主要内容 | 第51页 |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51-52页 |
·对城市遗产保护的感知 | 第52-53页 |
·环堤公园现状情况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第4章 菏泽环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 第57-86页 |
·规划总体定位 | 第57-58页 |
·基于遗址保护与更新的景观途径 | 第57页 |
·优化“外圆内方”的古城格局 | 第57页 |
·强调文脉传承与公共空间的构建 | 第57-58页 |
·总体规划 | 第58-73页 |
·规划设计总图 | 第58-60页 |
·规划设计分区 | 第60-62页 |
·景点设置与人群活动分析 | 第62-64页 |
·人群活动分析 | 第64-66页 |
·交通组织设计 | 第66-67页 |
·水系设计 | 第67-70页 |
·植物保护与空间修复 | 第70-73页 |
·护城堤修复与重构的对策研究 | 第73-86页 |
·现状护城堤分析 | 第73-75页 |
·护城堤遗址保护范围 | 第75-76页 |
·护城堤的工程营造关系 | 第76-80页 |
·堤口遗址空间处理模式 | 第80-86页 |
第5章 重要节点设计 | 第86-122页 |
·筑堤纪念园 以历史事件为载体的主题化表达 | 第86-96页 |
·场地现状分析 | 第86-87页 |
·场地文脉研究 | 第87页 |
·方案总图 | 第87-89页 |
·沈韩纪念广场 | 第89-90页 |
·城郭地图 | 第90-91页 |
·沉思园 | 第91-92页 |
·筑堤纪念广场 | 第92-93页 |
·时空廊桥 | 第93-96页 |
·点将公园 依托历史遗存的景观再现与精神寄托 | 第96-107页 |
·场地现状分析 | 第96-98页 |
·方案总图 | 第98-101页 |
·黄巢点将台 | 第101-104页 |
·菊花台 | 第104-106页 |
·下沉广场 | 第106-107页 |
·菏泽文化园 城市地域文化的延续 | 第107-122页 |
·场地现状分析 | 第107-109页 |
·“一城三乡”的文化研究 | 第109-111页 |
·方案总图 | 第111-113页 |
·缤纷梨园 | 第113-116页 |
·武术广场 | 第116-118页 |
·书画长廊 | 第118-121页 |
·百花园 | 第121-12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22-125页 |
·基于史料研究深入挖掘场地文化内涵 | 第122-123页 |
·对城市格局的研究 | 第122页 |
·对护城堤历史文化的研究 | 第122-123页 |
·通过调研走访了解使用者的需求 | 第123页 |
·环堤遗址公园的设计语言与表达手段总结 | 第123-124页 |
·针对护城堤遗址本体的保护与修复 | 第123页 |
·运用艺术处理手法营造遗址景观特征 | 第123-124页 |
·塑造融入城市文化生活的景观空间 | 第124页 |
·延续的规划设计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7页 |
表格目录 | 第127-128页 |
图纸目录 | 第128-134页 |
致谢 | 第134-136页 |
附录 A 2012 年 6 月菏泽环堤公园调查问卷 | 第136-138页 |
附录 B 主要植物名录 | 第138-144页 |
附录 C 论文相关设计图纸 | 第144-15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