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艺术的地域性表现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三节 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地域性与山水画创作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对地域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影响山水画风形成的因素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地域性对山水画表现的影响 | 第17-22页 |
(一) 由地域而折射出的艺术表现技法 | 第17-18页 |
(二) 由地域而萌生的风格流派 | 第18-20页 |
(三) 由地域而形成的意境观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地域性山水画风的沿革及演变 | 第22-30页 |
第一节 “南北宗论”与地域性山水画的关系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古代地域性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 | 第23-27页 |
第三节 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关于地域性画派的思考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多元语境下地域性山水画风个案研究 | 第30-44页 |
第一节 以李可染为代表的京派现代写实画风 | 第30-34页 |
第二节 以傅抱石为代表的新金陵画风 | 第34-36页 |
第三节 以黄宾虹为代表的新浙派山水画风 | 第36-39页 |
第四节 以陆俨少为代表的后海派画风 | 第39-40页 |
第五节 以石鲁为代表的长安画派的乡土山水画风 | 第40-41页 |
第六节 以关山月为代表的岭南派画风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我的创作《湘西风情系列》 | 第44-53页 |
第一节 前期准备工作及采风过程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初稿创作过程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笔墨转换及画正稿过程 | 第46-51页 |
第四节 创作感受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5页 |
参考书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