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4-16页 |
·试验地点与田间管理 | 第14页 |
·供试材料 | 第14-15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调查项目 | 第16-17页 |
·田间调查项目 | 第16-17页 |
·收获后调查项目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及步骤 | 第17-18页 |
·数据整理方法及步骤 | 第17页 |
·数据分析方法及步骤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8-33页 |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生物统计 | 第18-25页 |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生物统计 | 第18-20页 |
·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的生物统计 | 第20-21页 |
·不同小麦品种茎蘖数的生物统计 | 第21-22页 |
·其他生物学性状的生物统计 | 第22-25页 |
·不同品种生物学性状对小麦产量因素影响的相关分析 | 第25-27页 |
·株高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相关分析 | 第25页 |
·生育期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相关分析 | 第25-26页 |
·生物产量及经济系数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相关分析 | 第26页 |
·最高总茎数、分蘖成穗率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相关分析 | 第26-27页 |
·穗长、穗下节长、旗叶面积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相关分析 | 第27页 |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分析 | 第27-33页 |
·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方差分析 | 第27-31页 |
·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31页 |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31页 |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3-37页 |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讨论 | 第33-34页 |
·有效穗数对小麦产量影响 | 第33页 |
·穗粒数对小麦产量影响 | 第33页 |
·千粒重对小麦产量影响 | 第33-34页 |
·小麦产量其他相关因素的讨论 | 第34-35页 |
·生育期对小麦产量影响 | 第34页 |
·株高对小麦产量影响 | 第34页 |
·其他生物学性状对小麦产量影响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