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荀子科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0-16页 |
·荀子其人其书 | 第10-13页 |
·荀子其人 | 第10页 |
·《荀子》其书 | 第10-13页 |
·荀子科技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3-16页 |
·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思想参照和选择的多样性 | 第13-14页 |
·日趋丰富而广泛的自然知识提供了科学思想成长的元素和养料 | 第14-15页 |
·高超的工艺技巧提供了技术思想映射的对象和目标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荀子的科学思想 | 第16-29页 |
·荀子的自然观之一:自然本原观及自然演化观 | 第16-17页 |
·自然本原观 | 第16-17页 |
·自然演化观 | 第17页 |
·荀子的自然观之二:在具体学科领域的科学思想 | 第17-23页 |
·天文学、地理学思想 | 第17-19页 |
·数学、物理学思想 | 第19-20页 |
·生物学思想 | 第20-21页 |
·心理学思想 | 第21-22页 |
·养生学思想 | 第22-23页 |
·荀子的自然伦理观 | 第23-25页 |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生态世界观 | 第23-24页 |
·“制天命而用之”的生态伦理观 | 第24-25页 |
·荀子科学思想中的方法论 | 第25-29页 |
·敢“非”前贤的批判精神 | 第25页 |
·“类”的逻辑思想 | 第25-26页 |
·“知行合一”的“求知论” | 第26-29页 |
第三章 荀子的技术思想 | 第29-34页 |
·荀子技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9-32页 |
·技术发明理念:“解蔽” | 第29-30页 |
·技术设计理念:“群而有分” | 第30-31页 |
·技术应用理念:“善假于物” | 第31页 |
·技术伦理观:“以心制欲” | 第31-32页 |
·荀子技术思想对现代技术观的指导意义 | 第32-34页 |
·在“参天察地”基础上,推进技术创新 | 第32-33页 |
·在“以心制欲”观念指导下,构建和谐技术观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关于荀子科技思想的评价 | 第34-42页 |
·荀子科技思想的特点 | 第34-36页 |
·经验性特征 | 第34页 |
·实用性特征 | 第34-35页 |
·蕴含系统论思想 | 第35页 |
·荀子“人定胜天”思想辨析 | 第35-36页 |
·荀子科技思想的积极意义 | 第36-39页 |
·“天人二分”的思想是近代科学唯物主义在中国古代的前声 | 第36-37页 |
·发扬荀子实事求是、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 第37-38页 |
·继承荀子“虚壹而静”的治学态度 | 第38页 |
·借鉴荀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生态思想,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第38-39页 |
·荀子科技思想的局限性 | 第39-42页 |
·荀子自然观的局限性 | 第39-40页 |
·重实用,轻理论的片面性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