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24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诊断标准 | 第16页 |
·纳入标准 | 第16-17页 |
·筛除标准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23页 |
·试验分组及治疗方法 | 第17页 |
·标本的采集 | 第17-18页 |
·试验原理、试剂及仪器 | 第18-19页 |
·操作步骤 | 第19-22页 |
·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 第22-23页 |
3 统计学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36页 |
1 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一般情况 | 第24页 |
·主要症状与体征分布 | 第24-25页 |
2. 三组血浆 NPY、ET-1、CGRP 水平变化 | 第25-27页 |
·血浆 NPY 水平变化 | 第25-26页 |
·血浆 ET-1 水平变化 | 第26-27页 |
·血浆 CGRP 水平变化 | 第27页 |
3. 不同时间点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 DHI 评分变化 | 第27-29页 |
·手术组与神经阻滞组眩晕评分变化 | 第27-28页 |
·手术组与神经阻滞组 DHI 评分变化 | 第28-29页 |
4. 血浆 NPY、ET-1 及 CGRP 水平与眩晕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6页 |
·血浆 NPY、ET-1 及 CGRP 水平与眩晕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1页 |
·血浆 NPY、ET-1 及 CGRP 水平与 DHI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6页 |
讨论 | 第36-50页 |
1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 | 第36-40页 |
·机械性压迫椎动脉学说 | 第37页 |
·神经刺激及神经-体液致病学说 | 第37-38页 |
·体液因子学说 | 第38-39页 |
·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异常 | 第39页 |
·颈部运动感受器学说 | 第39-40页 |
2 NPY、ET-1、CGRP 参与血管收缩的机制 | 第40-48页 |
·血浆 NPY 参与血管调控的机制 | 第40-44页 |
·内皮素 1(ET-1)与血管调控的机制 | 第44-46页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调控血管的机制 | 第46-48页 |
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页 |
4 设想与展望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文献综述 | 第58-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附表 | 第68-70页 |
附图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