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伦理失范与治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网络伦理失范的涵义及表现 | 第12-23页 |
·网络伦理与网络伦理失范 | 第12-15页 |
·网络伦理的社会根源 | 第12-14页 |
·网络伦理失范的涵义 | 第14-15页 |
·网络伦理失范的表现方式 | 第15-23页 |
·网络人际的诚信危机 | 第16-17页 |
·不良与虚假信息泛滥 | 第17-19页 |
·网络侵犯产权隐私权 | 第19-21页 |
·网络技术高智能犯罪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网络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23-29页 |
·网络伦理失范的主体归因 | 第23-24页 |
·网络主体身份的不确定性 | 第23-24页 |
·网络主体的双重伦理标准 | 第24页 |
·网络伦理失范的技术归因 | 第24-26页 |
·信息技术引发的盲从意识 | 第25页 |
·网络结构本身的负面影响 | 第25-26页 |
·网络伦理失范的外部归因 | 第26-29页 |
·社会矛盾的网络呈现 | 第26-27页 |
·法律约束的相对滞后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网络伦理失范的治理原则及方案 | 第29-37页 |
·网络伦理失范的治理原则 | 第29-31页 |
·基于社会既有伦理的原则 | 第29页 |
·维护与防范相统一的原则 | 第29-30页 |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 第30-31页 |
·网络伦理失范的治理方案 | 第31-37页 |
·强化网络主体的责任意识 | 第31-33页 |
·加强网络行为的法律约束 | 第33-34页 |
·开展网络道德的普及教育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