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助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逆向衰老小麦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遮阴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2-14页 |
·遮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12-13页 |
·遮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遮阴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4-15页 |
·遮阴对正常顺序衰老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4-15页 |
·逆向衰老小麦叶绿素含量的研究概况 | 第15页 |
·遮阴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5-18页 |
·遮阴对小麦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第15-17页 |
·遮阴对小麦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17页 |
·遮阴对小麦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17-18页 |
·遮阴对小麦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参数简介(张守仁 1999; 张其德等 2000) | 第18页 |
·遮阴对小麦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18-19页 |
·遮阴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和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19-22页 |
·遮阴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19-21页 |
·遮阴对小麦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叶色的影响 | 第23-28页 |
·试验材料与遮阴处理 | 第23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叶色倒置发生频率的调查 | 第23-24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 | 第24页 |
·不同处理小麦品种叶色倒置植株的发生频率 | 第24-25页 |
·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5-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8-33页 |
·试验材料与遮阴处理 | 第28页 |
·光合特性的测定方法 | 第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第28-29页 |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净蒸腾速率(Tr)的影响 | 第29-30页 |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气孔导度(Cs)的影响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33-39页 |
·试验材料与遮阴处理 | 第33页 |
·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测定方法 | 第33页 |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的影响 | 第33-34页 |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 Fv/Fm 的影响 | 第34-36页 |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 Fv/F0 的影响 | 第36-37页 |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 F0/Fm 值的影响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第五章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抗氧化酶活性和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39-45页 |
·试验材料与遮阴处理 | 第39页 |
·取样时期和方法 | 第39页 |
·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39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39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 | 第41-42页 |
·遮阴对逆向衰老小麦顶二叶丙二醛含量(MDA)的影响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5-47页 |
·本试验结论 | 第45页 |
·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