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及对象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 第14-30页 |
·文化旅游的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文化旅游的内涵 | 第14-15页 |
·文化旅游的特征 | 第15页 |
·文化旅游的核心 | 第15页 |
·中国文化旅游的分类和开发模式 | 第15-16页 |
·发展文化旅游的意义 | 第16-17页 |
·生态旅游的相关研究 | 第17-22页 |
·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生态旅游的特征 | 第18-19页 |
·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 第19-20页 |
·生态旅游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 第20-22页 |
·开发区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 第22-29页 |
·开发区的含义 | 第22页 |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我国开发区的类型 | 第23-25页 |
·开发区规划基础理论 | 第25-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文化旅游开发区空间布局结构要素及规划模式分析 | 第30-46页 |
·开发区空间布局类型 | 第30-32页 |
·平行式布局 | 第30-31页 |
·环状式布局 | 第31页 |
·尽端式布局 | 第31-32页 |
·混合式布局模式 | 第32页 |
·文化旅游开发区空间结构的影响要素分析 | 第32-35页 |
·历史发展因素 | 第32页 |
·经济因素 | 第32-33页 |
·社会因素 | 第33页 |
·人口因素 | 第33页 |
·区位因素 | 第33-34页 |
·交通因素 | 第34-35页 |
·旅游资源因素 | 第35页 |
·政策因素 | 第35页 |
·文化旅游开发区物质空间构成特征 | 第35-40页 |
·用地属性 | 第35-36页 |
·物质空间构成要素 | 第36-40页 |
·文化旅游开发区规划模式研究 | 第40-45页 |
·近代西方规划模式演进 | 第40-44页 |
·文化旅游开发区的规划模式选择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实例研究——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空间布局规划 | 第46-71页 |
·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概况 | 第46-48页 |
·总体概况 | 第46页 |
·自然概况 | 第46-48页 |
·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空间结构重要影响要素分析 | 第48-54页 |
·区位因素 | 第48页 |
·交通因素 | 第48页 |
·旅游资源因素 | 第48-54页 |
·政策因素 | 第54页 |
·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产业经济分析及发展定位 | 第54-55页 |
·现状产业分析 | 第54页 |
·未来产业发展定位 | 第54-55页 |
·规划理念与目标 | 第55-57页 |
·规划理念 | 第55-56页 |
·规划目标 | 第56-57页 |
·鞍山市文化旅游开发区功能空间布局 | 第57-62页 |
·功能空间分区原则 | 第57-58页 |
·空间分区模式 | 第58-59页 |
·空间布局规划 | 第59-62页 |
·用地布局规划 | 第62-66页 |
·居住用地 | 第62-63页 |
·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第63-64页 |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第64-65页 |
·文化产业用地 | 第65-66页 |
·辅助空间布局系统规划 | 第66-71页 |
·道路交通系统 | 第66-68页 |
·生态景观系统规划 | 第68-7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1-7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