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蜂窝钢柱滞回性能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建筑节能的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蜂窝钢柱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蜂窝钢柱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 第12-13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 第13-16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6-18页 |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本文的研究方案 | 第16-17页 |
·实施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节能型蜂窝钢柱的研究基础 | 第18-32页 |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 第18-19页 |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历史 | 第18页 |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前景 | 第18-19页 |
·建筑用钢的材料性能 | 第19-22页 |
·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 | 第19-21页 |
·建筑钢材的热工性能 | 第21-22页 |
·钢结构柱的分类及设计 | 第22-26页 |
·实腹钢柱及其设计 | 第22-25页 |
·格构钢柱及其设计 | 第25页 |
·蜂窝钢柱及其设计 | 第25-26页 |
·节能型蜂窝钢柱的性能 | 第26-31页 |
·节能型蜂窝钢柱的稳定性 | 第26-28页 |
·节能型蜂窝钢柱的节能性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节能型蜂窝钢柱与实腹钢柱的滞回性能分析 | 第32-48页 |
·有限元分析概述 | 第32-34页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32页 |
·有限元软件 ANSYS 简介 | 第32-33页 |
·结构非线性分析 | 第33-34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壳单元的选取 | 第34-35页 |
·定义材料属性 | 第35-36页 |
·模型几何尺寸及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求解 | 第37-42页 |
·边界条件 | 第37-38页 |
·模型加载方案 | 第38-39页 |
·选择求解方法 | 第39-40页 |
·滞回性能的分析指标 | 第40-42页 |
·两种钢柱的滞回性能分析 | 第42-47页 |
·滞回曲线 | 第42-43页 |
·骨架曲线 | 第43-44页 |
·刚度退化曲线 | 第44-45页 |
·延性与耗能性能 | 第45页 |
·应力分布情况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不同参数下节能型蜂窝钢柱滞回性能的研究 | 第48-62页 |
·滞回曲线的分析 | 第48-50页 |
·扩张比对滞回曲线的影响分析 | 第48-49页 |
·长细比对滞回曲线的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骨架曲线的分析 | 第50-53页 |
·扩张比对骨架曲线的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长细比对骨架曲线的影响分析 | 第51-53页 |
·刚度退化曲线的分析 | 第53-55页 |
·扩张比对刚度退化曲线的影响分析 | 第53-54页 |
·长细比对刚度退化曲线的影响分析 | 第54-55页 |
·延性与耗能性能的分析 | 第55-56页 |
·扩张比对延性与耗能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5页 |
·长细比对延性与耗能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5-56页 |
·应力分布情况的分析 | 第56-60页 |
·扩张比对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分析 | 第56-58页 |
·长细比对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节能型蜂窝钢柱的工程应用 | 第62-71页 |
·蜂窝钢构件的工程实例 | 第62-64页 |
·工程概况及应用情况 | 第62-63页 |
·蜂窝钢柱的应用展望 | 第63-64页 |
·蜂窝式梁-柱钢框架的应用研究 | 第64-69页 |
·两种钢框架承载能力比较 | 第64-65页 |
·蜂窝式钢框架的抗震性能 | 第65-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