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4页 |
一、 研究对象及选题理由 | 第11-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我国经营者承诺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我国经营者承诺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4-15页 |
一、 立法现状 | 第14-15页 |
二、 内容总结 | 第15页 |
第二节 我国经营者承诺制度的执法实践——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垄断案 | 第15-19页 |
一、 案情介绍 | 第15-16页 |
二、 法律适用 | 第16页 |
三、 执法评价 | 第16-17页 |
四、 其他执法实践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我国经营者承诺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一、 启动程序不明 | 第19-20页 |
二、 配套保障制度缺位 | 第20-21页 |
三、 承诺履行存在监督漏洞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22-38页 |
第一节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概述 | 第22-26页 |
一、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概念与发展 | 第22-23页 |
二、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产生背景 | 第23-26页 |
第二节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正当性分析 | 第26-30页 |
一、 行政契约理念的引入 | 第27-28页 |
二、 行政和解理论的引入 | 第28-30页 |
第三节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 第30-35页 |
一、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价值 | 第31-33页 |
二、 经营者承诺制度背后的经济逻辑——成本与收益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节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有限性分析 | 第35-38页 |
一、 对经营者承诺制度的质疑——“和解悖论” | 第35-37页 |
二、 对“和解悖论”的回应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经营者承诺制度运行机制分析 | 第38-52页 |
第一节 经营者承诺制度运行机制之事前启动环节 | 第38-44页 |
一、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38-40页 |
二、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40-43页 |
三、 经营者承诺制度的启动主体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经营者承诺制度运行机制之事中运行环节 | 第44-49页 |
一、 接受承诺协议的内容 | 第44-45页 |
二、 经营者承诺制度事中配套措施 | 第45-49页 |
第三节 经营者承诺制度运行机制之事后履行环节 | 第49-52页 |
一、 经营者的违诺与监督 | 第49-51页 |
二、 执法机构的违诺与监督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我国经营者承诺制度运行机制的完善建议 | 第52-62页 |
第一节 完善经营者承诺制度启动中的规定 | 第52-56页 |
一、 限定经营者承诺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52-55页 |
二、 明确经营者承诺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55-56页 |
三、 丰富经营者承诺制度的启动主体 | 第56页 |
第二节 完善经营者承诺制度运行中的规定 | 第56-59页 |
一、 进一步明确接受承诺协议的内容 | 第56-57页 |
二、 构建公共利益保障机制 | 第57-58页 |
三、 建立利害关系人保障制度 | 第58-59页 |
第三节 完善经营者承诺制度履行中的规定 | 第59-62页 |
一、 增加“经营者不得再次承诺”的条款 | 第59页 |
二、 丰富承诺履行监督方式 | 第59-60页 |
三、 建立经营者违诺的惩罚机制 | 第60-61页 |
四、 规制执法机构违诺现象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