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根特异表达基因研究的进展 | 第11-13页 |
·LRR-RLK型类受体蛋白激酶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LRR-RLK型类受体蛋白激酶结构 | 第13-14页 |
·LRR-RLK型类受体蛋白激酶生物学功能 | 第14-15页 |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发根农杆菌及Ri质粒 | 第15-17页 |
·发根农杆菌的侵染和致病过程 | 第17页 |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 | 第17页 |
·发根农杆菌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RNAi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RNAi研究的原理以及应用 | 第18页 |
·RNA干涉技术的作用机制 | 第18-20页 |
·RNA干涉技术的特征 | 第20-21页 |
·RNA干涉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页 |
·应用RNA干涉技术构建高效植物干扰载体 | 第21-22页 |
·常用的大豆遗传转化方法 | 第22-24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22-23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23页 |
·基因枪法 | 第23-24页 |
·盐害对植物的影响 | 第24-25页 |
·植物耐盐机理 | 第24页 |
·植物耐盐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发根农杆菌K599对大豆毛状根的诱导以及生长条件的研究 | 第26-32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培养基的配置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菌种的活化及保存 | 第27-28页 |
·外植体的处理 | 第28页 |
·浸染 | 第28页 |
·共培养 | 第28页 |
·除菌培养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0页 |
·不同外植体对大豆转化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培养基对大豆转化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侵染方法对大豆转化的影响 | 第29页 |
·菌液浓度对大豆转化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预培养时间对大豆转化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AS浓度对大豆转化的影响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干扰载体的构建以及基因GmRLK1功能的初步研究 | 第32-48页 |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32页 |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实验试剂与耗材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9页 |
·RNA的提取与纯化转录 | 第33-34页 |
·GmRLK1基因序列分析 | 第34页 |
·GmRLK1基因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34-35页 |
·GmRLK1的半定量RT-PCR分析 | 第35页 |
·植物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35-38页 |
·大豆转基因发状根的诱导 | 第38-39页 |
·大豆转基因发状根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39页 |
·转大豆基因GmRLK1-RNAi发状根在固体培养基的耐盐性分析 | 第3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GmRLK1基因序列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9-42页 |
·半定量RT-PCR | 第42-43页 |
·GmRLK1基因干扰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43-46页 |
·大豆转基因发状根的获得 | 第46页 |
·转基因发状根分子生物学的检测 | 第46-47页 |
·转GmRLK1基因大豆发状根的盐胁迫分析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讨论和结论 | 第48-52页 |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48-49页 |
·RNA干扰技术 | 第49页 |
·GmRLK1基因基因研究以及其功能分析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页 |
·尚要研究的问题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