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复合桩基差异沉降控制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选题背景第11-12页
   ·研究现状与成果第12-17页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第12-14页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第14-17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19页
第二章 复合桩基沉降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第19-31页
   ·概述第19-21页
   ·复合桩基沉降机理分析第21-22页
   ·常规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第22-24页
     ·等代实体深基础法第22-23页
     ·修正等代实体深基础法第23页
     ·简化修正等代实体深基础法第23-24页
   ·复合桩基沉降计算方法第24-29页
     ·Geddes 和Boussinesq 联合求解法第24-27页
     ·复合桩基沉降计算的应力与沉降计算分解法第27页
     ·复合桩基沉降计算的压缩区域分解法第27-28页
     ·复合桩基沉降计算的简化应力调整法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复合桩基沉降控制优化设计原理第31-45页
   ·差异沉降控制概念的提出第31-32页
   ·上部结构与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分析第32-33页
     ·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第32页
     ·基础刚度的影响第32页
     ·地基刚度的影响第32-33页
   ·基于差异沉降控制的复合桩基优化设计原理第33-38页
     ·地基土刚度分布的人为调整第33-35页
     ·桩基支承刚度的人为调整第35-36页
     ·复合桩基沉降控制优化设计的过程第36-38页
   ·工程实例验证第38-42页
     ·工程概况第38-39页
     ·设计思想与设计目标第39页
     ·复合桩基差异沉降控制优化设计方案第39-40页
     ·总体安全度验算第40页
     ·沉降计算第40-41页
     ·经济分析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四章 单桩沉降的有限元分析第45-61页
   ·单桩沉降计算理论第45-47页
     ·荷载传递法第45-46页
     ·弹性理论计算法第46页
     ·剪切变形传递法第46-47页
     ·简化的经验法第47页
     ·有限元法第47页
   ·Plaxis程序简介第47-50页
     ·Plaxis程序可分析的三类工程问题第47-48页
     ·程序的主要特点第48-50页
   ·单桩沉降的有限元分析第50-60页
     ·单桩沉降有限元计算模型第50-53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53-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复合桩基差异沉降控制的有限元分析第61-82页
   ·常规桩基和复合桩基有限元计算模型第61-66页
     ·常规桩基有限元计算模型第61-64页
     ·复合桩基有限元计算模型第64-66页
   ·基于差异沉降控制的复合桩基刚度调整计算模型第66-79页
     ·不等桩长布桩对差异沉降控制的影响第66页
     ·变桩径布桩对差异沉降控制的影响第66-69页
     ·桩长和桩径的调整对差异沉降控制的影响第69-71页
     ·中心布桩对差异沉降控制的影响第71-74页
     ·结合地基土刚度调整的中心布桩形式对差异沉降控制的影响第74-79页
     ·经济对比分析第79页
   ·刚度调整后复合桩基的附加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六章 工程实例第82-94页
   ·工程概况第82页
   ·基础设计方案第82-85页
     ·设计方案第82-84页
     ·充水试验第84-85页
   ·数值模拟分析与实测对比第85-93页
     ·研究基础第85页
     ·本文的优化设计方案第85-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94-95页
   ·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金属粉的制备及其润滑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网络处理器技术的移动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