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一、导论 | 第9-2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问题提出 | 第9页 |
2、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价值 | 第10-13页 |
1、研究目的 | 第10-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8页 |
1、研究方法 | 第18页 |
2、创新之处 | 第18页 |
(五)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合作社 | 第18-19页 |
2、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9页 |
3、管理者视角 | 第19-20页 |
二、国内外农民合作社演变历程 | 第20-24页 |
(一) 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史与经验 | 第20-22页 |
1、美国农民合作社发展史 | 第20-21页 |
2、日本农业协同组织发展历史 | 第21-22页 |
(二)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史与经验 | 第22-24页 |
1、辛亥革命时期 | 第22页 |
2、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 | 第22页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 第22-24页 |
三、管理者视角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24-38页 |
(一)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历程及类型演变特征 | 第24-26页 |
1、自发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5年) | 第24页 |
2、政策支持明朗阶段(1986年至1991年) | 第24页 |
3、逐步加强政策支持及试点阶段(1992年至1999年) | 第24-25页 |
4、法制化和快速推进时期(2000年至今) | 第25-26页 |
5、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类型演变及特征 | 第26页 |
(二) 湖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初期阶段和特点 | 第26-30页 |
1、自主发展阶段及特点 | 第26-27页 |
2、引导发展阶段及特点 | 第27-28页 |
3、发展初期主要类型划分 | 第28-30页 |
(三) 湖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初期情况对比 | 第30-32页 |
1、发展数量有跨越 | 第30页 |
2、规范管理有提升 | 第30页 |
3、实力增强有显现 | 第30-31页 |
4、多元创建显成效 | 第31-32页 |
(四) 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 第32-35页 |
1、合作社自身三个主要问题 | 第32-33页 |
2、合作社政策环境五个不到位 | 第33-35页 |
(五) 湖北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措施 | 第35-38页 |
1、政策推进工程 | 第36页 |
2、示范创建工程 | 第36页 |
3、人才培养工程 | 第36-37页 |
4、市场对接工程 | 第37页 |
5、品牌培育工程 | 第37-38页 |
四、管理者视角下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因素 | 第38-45页 |
(一) 内部因素 | 第38-43页 |
1、依法设立 | 第38页 |
2、内部管理 | 第38-39页 |
3、财务制度 | 第39页 |
4、人才素质 | 第39页 |
5、产业优势 | 第39-40页 |
6、带动能力 | 第40-43页 |
(二) 外部因素 | 第43-45页 |
1、财政扶持 | 第44页 |
2、税收优惠 | 第44页 |
3、金融支持 | 第44-45页 |
五、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45-48页 |
(一)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合作意识 | 第45页 |
(二) 规范治理结构,加强人才培养 | 第45页 |
(三) 引进外部资金,吸收外部人才 | 第45-46页 |
(四) 明确发展方向,鼓励多元发展 | 第46页 |
(五) 提高合作层次,加强行业联合 | 第46页 |
(六) 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政策环境 | 第46-47页 |
(七) 加强部门协调,合力引导示范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