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自治的司法干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公司自治的司法干预之概述 | 第11-24页 |
·公司自治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理论基础 | 第11-16页 |
·公司自治的含义 | 第11-12页 |
·公司自治的表现形式 | 第12-15页 |
·公司自治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司法干预公司自治的含义、特点及路径 | 第16-24页 |
·司法干预公司自治的含义 | 第16-17页 |
·司法干预公司自治的特点 | 第17-18页 |
·司法干预公司自治的路径 | 第18-24页 |
第2章 公司自治的司法干预之理论争议 | 第24-27页 |
·支持派观点 | 第24-25页 |
·预防公司治理活动中纠纷的产生 | 第24页 |
·为恢复公司的正常运行提供救济途径 | 第24-25页 |
·弥补公司自治的不足 | 第25页 |
·反对派观点 | 第25-26页 |
·妨碍公司自治 | 第25页 |
·不能对公司治理活动及责任承担构成恰当评价 | 第25-26页 |
·可能会促使公司治理僵化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公司自治的司法干预之理论基础及作用 | 第27-34页 |
·司法干预公司自治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公司自治的局限性 | 第27页 |
·基于效率考量 | 第27-28页 |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 第28-29页 |
·司法干预公司自治的作用 | 第29-32页 |
·弥补公司内部治理缺陷 | 第29-31页 |
·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 第31-32页 |
·公司自治与国家干预的对立统一 | 第32-34页 |
第4章 公司自治的司法干预之原则 | 第34-44页 |
·适度干预原则 | 第34-37页 |
·公司自治为主,司法干预为辅 | 第34-35页 |
·程序性干预为主,实体性干预为辅 | 第35-36页 |
·合法性审查为主,合理性审查为辅 | 第36-37页 |
·商法规则优先适用,民法规则补充适用 | 第37页 |
·利益平衡原则 | 第37-40页 |
·保护中小股东及外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第38-39页 |
·保护国家、社会及公共利益 | 第39-40页 |
·司法分类介入原则 | 第40-44页 |
·区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 第40-41页 |
·区分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 | 第41-42页 |
·区分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