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煤矿原岩温度测定及热源分析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20页 |
| ·论文选题的理论依据及社会意义 | 第10-12页 |
| ·论文选题的理论依据 | 第10-11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矿山热环境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外理论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理论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4页 |
| ·国内外矿井降温技术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 第14-16页 |
| ·存在问题 | 第16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路线及实际意义 | 第16-18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论文研究的方法、路线 | 第17页 |
| ·论文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 2 城郊煤矿概况及其高温状况 | 第20-30页 |
| ·城郊煤矿概况 | 第20-26页 |
| ·城郊煤矿的位置与交通 | 第20-21页 |
| ·地形与气候 | 第21页 |
| ·井田地质构造 | 第21-22页 |
| ·煤层赋存及煤质 | 第22-24页 |
| ·井田水文地质 | 第24页 |
| ·开拓开采方式 | 第24-25页 |
| ·矿井通风方式 | 第25页 |
| ·矿井瓦斯、煤尘及自燃情况 | 第25-26页 |
| ·城郊煤矿高温状况 | 第26-28页 |
| ·地勘期间地温测试概况 | 第26页 |
| ·矿井高温气候概况 | 第26-27页 |
| ·矿井高温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3 城郊煤矿原岩温度测定及分析 | 第30-40页 |
| ·测温探头选定 | 第30-31页 |
| ·测温探头标定 | 第31-33页 |
| ·原岩温度测试方法 | 第33-35页 |
| ·原岩温度测试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 4 城郊煤矿大气热物理参数测试及热源分析 | 第40-56页 |
| ·城郊煤矿大气热物理参数测试 | 第40-43页 |
| ·城郊煤矿2501 综采工作面概况 | 第40页 |
| ·测试的方法及测点布置 | 第40-43页 |
| ·城郊煤矿大气热物理参数测试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 ·风流沿程温度变化分析 | 第43-44页 |
| ·风流沿程热交换量分析 | 第44页 |
| ·风流沿程相对湿度及含湿量变化分析 | 第44-45页 |
| ·风流沿程焓变化分析 | 第45-46页 |
| ·2501 综采工作面的热源分析 | 第46-55页 |
| ·围岩散热 | 第46-50页 |
| ·机电设备散热 | 第50-51页 |
| ·热水散热 | 第51-52页 |
| ·运输中煤和矸石的散热 | 第52页 |
| ·风流的自压缩热 | 第52-53页 |
| ·人员散热 | 第53页 |
| ·氧化放热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5 温度预测及结果对比分析 | 第56-60页 |
| ·风流温湿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 ·轨道巷风温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 ·工作面风温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 ·风流温度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58-59页 |
| ·风流温度预测公式参数的选取及计算 | 第58页 |
| ·风流温度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6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60-61页 |
| ·主要结论 | 第60页 |
| ·创新点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作者简历 | 第64-6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