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0-42页 |
1 鸡新城疫概述 | 第10-11页 |
2 鸡新城疫的历史 | 第11-12页 |
3 目前我国鸡新城疫的发生特点 | 第12-17页 |
·病原 | 第12-15页 |
·流行病学 | 第15-16页 |
·症状和病变 | 第16-17页 |
4 当前鸡新城疫发生的主要原因 | 第17-23页 |
·病毒因素 | 第17-21页 |
·混合感染和/或继发感染 | 第21页 |
·免疫不合理 | 第21-22页 |
·饲养管理欠缺 | 第22-23页 |
5 诊断技术 | 第23-26页 |
·血清学 | 第23-24页 |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 第24-26页 |
6 防控对策 | 第26-35页 |
·完善和加强兽医行政管理 | 第26-27页 |
·加强养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 第27页 |
·加强饲养管理 | 第27页 |
·加强疫苗预防 | 第27-34页 |
·紧急补救措施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2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42-76页 |
第一章 鸡胚质量对鸡新城疫灭活疫苗抗原抗原活性成份质量的影响 | 第42-56页 |
摘要 | 第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鸡胚 | 第42页 |
·鸡胚接毒前孵化记录 | 第42-43页 |
·工作种毒 | 第43页 |
·无菌生理盐水 | 第43页 |
·抗生素 | 第43页 |
·灭活剂 | 第43页 |
·设备 | 第43页 |
·鸡胚接毒前孵化死亡率对接种后孵化培养死亡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鸡胚接种后孵化培养死亡率对收获尿囊液浓缩前的细菌计数水平的影响 | 第44页 |
·收获尿囊液浓缩前细菌计数控制水平对疫苗抗原活性成份灭活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2 结果 | 第44-51页 |
·鸡胚接毒前孵化死亡率和接种后孵化培养死亡率的关系 | 第44-45页 |
·鸡胚接种后孵化培养死亡率和收获尿囊液细菌数关系 | 第45-47页 |
·季节与鸡胚接毒前孵化死亡率的关系 | 第47-48页 |
·灭活检验一次性通过和重新灭活通过批次尿囊液的细菌计数比较 | 第48-49页 |
·鸡胚质量控制指标分析结果 | 第49-51页 |
3 讨论 | 第51-55页 |
·鸡胚接毒前孵化死亡率对接种后孵化培养死亡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季节因素对接毒前孵化死亡率和接毒后孵化培养死亡率的影响 | 第52页 |
·鸡胚接种后孵化培养死亡率对收获尿囊液的细菌计数水平的影响 | 第52页 |
·尿囊液细菌计数控制水平对疫苗抗原活性成份灭活效果的影响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第二章 鸡新城疫灭活疫苗抗原活性成份生产技术参数筛选 | 第56-68页 |
摘要 | 第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60页 |
·材料 | 第56-57页 |
·方法 | 第57-60页 |
2 结果 | 第60-62页 |
·不同孵化时间的尿囊液效价 | 第60-61页 |
·抗原活性成份不同灭活时间的灭活效果 | 第61-62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62-66页 |
·最适病毒培养时间的选择 | 第62-64页 |
·最适灭活时间的选择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三章 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68-76页 |
摘要 | 第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主要材料与设备 | 第68-69页 |
·方法 | 第69-70页 |
2 结果 | 第70-72页 |
·乳化时间对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稳定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乳化速度对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稳定性的影响 | 第71页 |
·乳化温度对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稳定性的影响 | 第71页 |
·水相加入油相的速度对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稳定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乳化剂对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稳定性的影响 | 第72页 |
·储存温度对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稳定性的影响 | 第72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72-75页 |
·疫苗稳定性 | 第72-73页 |
·乳化剂及其比例 | 第73页 |
·最佳乳化时间与乳化转速 | 第73-74页 |
·温度对油乳剂疫苗稳定性影响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全文总结 | 第76-78页 |
符号及縮略语说明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