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32页 |
·二氧化碳化学利用的重要意义 | 第11-13页 |
·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反应 | 第13-21页 |
·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小分子 | 第13-15页 |
·氧化碳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 第15-21页 |
·二氧化碳共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烷基锌-多质子催化体系 | 第21页 |
·金属羧酸盐催化体系 | 第21-22页 |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体系 | 第22-23页 |
·稀土催化剂体系 | 第23页 |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催化剂 | 第23-25页 |
·β-二亚胺锌催化剂 | 第25页 |
·二氧化碳与氮丙啶及其衍生物共聚反应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早期二氧化碳与氮丙啶及其衍生物的共聚研究 | 第26-27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氮丙啶及其衍生物的共聚研究 | 第27-29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30-32页 |
2 原料试剂与仪器 | 第32-36页 |
·原料试剂及其精制 | 第32-34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32-34页 |
·试剂的纯化精制 | 第34页 |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主要分析仪器 | 第35-36页 |
3 水杨醛亚胺配体及其铜、钴金属配合物的制备 | 第36-55页 |
·引言 | 第36-39页 |
·水杨醛亚胺配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39-48页 |
·乙基溴化镁的制备 | 第39页 |
·3,5-二叔丁基水杨醛的制备 | 第39-41页 |
·N-(苯基)水杨醛亚胺(L1,C_(13)H_(11)ON)的制备 | 第41-42页 |
·N-(2,6-二甲基苯基)水杨醛亚胺(L2,C_(15)H_(15)ON)的制备 | 第42-44页 |
·N-(苯基)3,5-二叔丁基水杨醛亚胺(L3,C_(21)H_(27)ON)的制备 | 第44-45页 |
·N-(2,6-二甲基苯基)3,5-二叔丁基水杨醛亚胺(L4,C_(23)H_(34)ON)的制备 | 第45-46页 |
·N-(4-硝基苯基)水杨醛亚胺(L5,C_(13)H_(11)O_3N_2)的制备 | 第46-47页 |
·N-(4-硝基苯基)3,5-二叔丁基水杨醛亚胺(L6,C_(21)H_(26)O_3N_2)的制备 | 第47-48页 |
·双水杨醛亚胺铜、钴金属配合物的制备 | 第48-53页 |
·双N-(苯基)水杨醛亚胺铜/钴金属配合物(CuL1/CoL1)的制备 | 第48-49页 |
·双N-(2,6-二甲基苯基)水杨醛亚胺铜/钴金属配合物(CuL2/CoL2)的制备 | 第49-50页 |
·双N-(苯基)3-5-二叔丁基水杨醛亚胺铜/钴金属配合物(CuL3/CoL3)的制备 | 第50-51页 |
·双N-(2,6-二甲基苯基)3,5-二叔丁基水杨醛亚胺铜/钴金属配合物(CuL4/CoL4)的制备 | 第51页 |
·双N-(4-硝基苯基)水杨醛亚胺铜/钴金属配合物(CuL5/CoL5)的制备 | 第51-52页 |
·双N-(4-硝基苯基)3,5-二叔丁基水杨醛亚胺铜/钴金属配合物(CuL6/CoL6)的制备 | 第52-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二氧化碳与2-甲基氮丙啶的共聚反应 | 第55-69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8页 |
·2-甲基氮丙啶的制备 | 第55-56页 |
·聚合反应的操作及产物的处理 | 第56-58页 |
·共聚产物的表征手段 | 第58-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共聚产物红外光谱图及其核磁氢谱图 | 第59-60页 |
·温度、压力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60-62页 |
·催化剂结构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62-64页 |
·聚合产物的温度、pH响应性 | 第64-66页 |
·聚合物的热性能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